(注:此文将刊载于2007年7月号的《国际公关》杂志)
由于职业的缘故,我经常与许多公关公司的媒介人员聊天,大家普遍的一个感受是工作没有价值感,一般在做了一、两年左右,就会遇到可怕的“事业天花板”。这种苦恼长期相伴,解决的方法一般来说只能被动承受,终日愁容满面,要么就争着转岗做客户,或者换公司。好象只有通过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维持新鲜感。其实在我看来,这种频繁的平行变动,直接造成了一种“双输”的局面:
恶性循环一:1、公关公司的媒介人员流动率很高:大量地老人流失——>新人加入——>内部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服务质量降低——>客户流失——>新一轮的人员流失。:
恶性循环二、媒介人员价值得不到提升:简单、重复性工作——>倦怠产生——>转岗、转行——>新一轮的简单、重复性工作
从以上两个恶性循环我们可以看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简单、重复性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1、业界对于媒介工作的定位陕隘,认为只是日常的发稿、搞关系,附加值很低,好象只有年轻、漂亮的女孩才能作,是个吃青春饭的行当。导致媒介人员也产生了思维定势,许多人的角色也就褪化成了快递员、接待员、发传真、邮件的文员、电话接线员。
2、客户成熟度不够,以广告的方式来理解公关(限制太多:要求指定媒体、版面、刊出日期、100%到会率、刊出率等、所有都要100%的保证,同时大量地要求撰写广告味极浓的稿件。)这直接导致了媒介为了完成任务,大量的工作只能去购买广告的版面。其实这样对客户对公关公司都是一种双输的局面:文章发在广告版,旁边甚至是一大堆不相关的“牛皮癣”广告,根本没有人看,客户效果达不到,公关公司的媒介人员变成了发稿机器,因此失去了价值
3、我们缺乏正确引导客户的意识、方法。直接导致客户端的压力没有经过化解直接转递到媒介端,而与此同时媒体的竞争激烈以致与对内容要求极高,媒介人员深处于双重压力之下,为了完成任务,只能与广告代理机构合作。
4、媒介人员缺乏系统的培养机制、应有的学习交流的气氛,看不到事业的前景,缺乏创新意识,习惯性简单、重复工作。媒介人员接触客户的机会不多,得不到更丰富的信息,缺乏创新的机会。遇到媒体有疑问时,经常听到的是,“这件事情我不太清楚,得问我们客户经理,但这篇稿件您得帮帮忙……”
即然我们知道了价值感的缺失是因为大量的“简单、重复性工作”,那么解决之道是转型至“创新型”工作,只有创新才能打破日常工作的枯燥,才能将简单、重复转化为形式多样,极富趣味!从而深化媒介工作,为传播创造价值。那么如何创新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市场营销、公关、媒介工作、媒体四者之间的关系。
市场营销的定义是:计划和执行关于商品、服务和创意的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以创造符合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的一种过程。根据80年代,美国劳特朋的理论,其中重要的四要素是4C:分别指代Customer(顾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沟通)。
4C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comunication,即传播,公关是其中的重要的传播方式、工具,目的是为了为企业、产品、组织等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环境,而公关沟通的最重要的渠道、载体就是媒体。媒介工作的最主要内容就是以媒体为渠道为客户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媒体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桥梁。
具体的创新方式,可谓不处不在,内容、形式上都可以立体地展开,我们可以结合公关生命周期来看:
1、提案阶段:通过媒体调查、媒体培训来帮助客户认知目前的传播环境,调整传播战略。任何一个特定的行业、客户、企业都将面临特定的传播、舆论环境,正确认清这个环境的文化、语言、习惯、禁忌、规则,才能充分实际“借力传播”,而不至于“逆水行舟”。
2、执行阶段:发掘媒体专业人士,为客户的策划、撰稿、选题发布等提供创新型服务。媒介人员要创造价值,整合掌握的媒体资源是一个重要工作。譬如寻找到资深的行业记者为客户传播出谋划策,撰写重头新闻稿件,策划重大的选题等,都是媒介价值的体现方式。
3、评估阶段:通过媒体调查了解公关执行的效果,给出下一阶段的建议。公关工作是从调研开始的,最终要回归到调研,通过对权威媒体人士的调研沟通,我们可以了解到公关策划、传播、实施过程中的状况,总结亮点、不足等,以便于正确评估传播的效果,指导下一轮的工作。
其次,要保障这种创新机制,我们需在如下几个方面作出调整
1、加强客户引导工作,让客户真正理解公关的价值、媒体的价值,以便于让我们的公关从业者能够从事真正的公关工作,而不是伪公关(即软文广告)这个工作需要通过公关公司内部的有效沟通才能实现。特别是服务客户端的人员要能够真正理解媒体的价值、状况、操作规范,才能真正告诉客户哪些事情是公关可为,哪些是不可为的。
2、加强对媒介从业人员的培养、沟通,推动创新型服务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公关公司必须要形成一系列的机制来保障,嘉利公关在这方便作了一些尝试工作,形成了一套体统化的媒介平台,这其中包括:媒体样刊库平台、媒体数据库平台、《媒介视线》内刊、“传媒面对面”沙龙、媒体研究报告、媒介人员周例会、内部媒介人员与公司高层午餐会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加强客户端与媒介端的沟通,为创新型工作提供重要信息来源。长期以来,公关公司内部一直处理不好媒介、客户脱节的状况,“两张皮”的现象十分明显:媒体的事儿只是媒介人员的事儿,客户的事儿媒介人员是说不上话的,最后一个知道客户变化信息的,一定是媒介,这样造成了极大的沟通成本。我本人比较主张互相“补位”的工作机制,即:媒介、客户相对分工,但是彼此不绝缘,工作内容应该随时共享,媒介人员应该参与到客户提案、例会中去,而客户人员应该也应该经常研究、拜访媒体,甚至可以考虑轮岗这样的工作模式。
4、加强媒体研究工作,为创新型传播提供渠道。媒介人员最终发展方向,一定是要成为媒体专家,只有这样才能为传播创造价值,定期拿出时间来以科学、系统、高效的方式来研究媒体,这也是我们所主张的,例如嘉利公关成立了专门的“媒体研究室”,总结出7个“W”的媒体快速研究法,坚持了一段时间,比较有效。
总之,公关行业是一个顾问、咨询型行业,为客户创造价值永远是我们第一要务,对与媒介人员来说,必须要时刻以创新为已任,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媒介,这样才能推动自身及行业的良性发展。正象嘉利公关内刊《媒介视线》的口号:“媒介价值、由我传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