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妈学堂】无条件养育,颠覆你的育儿观

标签:
育儿无条件养育小巫在线问答小巫育儿经 |
分类: 无条件养育 |
【转】小巫经典育儿经 机智幽默点100个赞
2014年11月5日下午2点,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老师做客【度妈学堂】,5000多名来自宝宝知道的妈妈同时在线,与小巫老师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在线交流。小巫老师智慧、幽默、贴心的解答,让妈妈们如沐春风。
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回顾小巫老师在线答疑全程:
小巫老师首先从“无条件养育”理念说起:
*
父母给与孩子的爱,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它只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礼物。(这是《无条件养育》作者艾尔菲·科恩对“无条件养育”的定义)
*
这个定义本身颠覆了传统的亲子关系论,即父母有恩于孩子,孩子欠了父母的恩情,必须用表现和成就去获取父母的爱。
*
无条件养育对亲子关系的定义是:爱没有条件,不需要理由。孩子因为是他自己而被爱,而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让父母觉得光荣的事情。
*
这个说法对主流的亲子关系论也是很大的挑战。可以说,大部分在线的家长,都没有经历过这种无条件的爱;而是从小就被教育:要为父母争光(或者光宗耀祖),不能给父母丢脸!所以说,爱不是孩子让我们脸上增光的时候才施舍给孩子,更不是在孩子令我们烦恼的时候就收回去,“你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这种我们耳熟能详的恐吓,是对孩子致命的伤害。
*
无条件养育肯定不是溺爱。溺爱虽然有个“爱”字,但其根本不是爱,也不是基于爱。溺爱孩子的父母,宠溺的不是眼前那个真实的孩子,而是自己内心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说“内在的小孩儿”,而真实孩子的需求是被忽略掉的。溺爱孩子的父母,内心不是充满爱。因为无条件顺从孩子,必定会侵犯父母的利益,父母似乎出于无奈(或者内疚)才顺从,内心会产生怨恨。无条件养育强调的是无条件的爱和接纳,那么首先我们要做到无条件地爱和接纳自己。这其实很难。
【问答环节】
宝妈问:小巫老师好,我家宝宝三岁,特别爱哭,一不顺他的意就大哭,我该怎么引导她?
小巫答:动不动就哭的孩子,多数是因为内心的需求没有被父母看见和认可,只能用哭来要挟父母就范。有些父母误以为孩子哭,就要跟她讲道理,讲完道理,孩子就不哭了。其实孩子哭的时候,讲道理是最无效乃至适得其反的手段。孩子哭,说明她难过,需要父母平静而无企图的陪伴和倾听。
你说“不顺着”她,那么就是说拒绝了她的某个诉求,她肯定会难过,那就让她难过一会儿,你可以倾听她“妈妈不让你做xx事,你很难过。”这种情绪一旦得到认可和接纳,它的力量就削弱了。反之,你越劝她不要哭,哭的力量就越大。
宝妈问:我家宝宝6岁零2个月,男孩,以前特别听话,自从我生了老二,三个月以后他的脾气就变了,开始砸东西,摔东西。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听话?天天气得我想哭!
小巫答:“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听话?”呵呵,亲爱的,小巫同学的主张一向是鼓励孩子不听话哦!孩子既不是宠物,又不是机器人,而是有自己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个体,为什么要对你言听计从呢?如果你想让孩子未来是一个自立的人,而不是别人身上的寄生虫,就要接受孩子和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个事实。
再说你们家的情况:添了老二,老大会觉得妈妈的爱被分走了。这种感觉是真实的,不是错误的。你给他讲道理是没有用的,真正见效的是认可:“你觉得弟弟分走了妈妈的爱。你希望妈妈是你一个人的。”你也要每天都划出一定的时间,单独陪伴老大。
宝妈问:我家女宝14个月,不愿自己一个人走,大人一放下她就蹲下或站着不动,还有不如意就哭鼻子。
小巫答:你们家宝宝的表现很正常啊!我觉得你对女儿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要求。如果你放下这些要求,顺其自然,也不要想着怎么“引导”孩子让孩子顺你的心,而是关注她的需求和感受,事情会不一样的。
宝妈问:我是23个月男宝的妈妈,儿子特别爱看电视,特别是光头强,稍微空闲下来就要看,我很焦虑,应该制止吗?
小巫答:我的主张是不要让孩子过早过多地接触电子媒体,因为其害处多多,比如这个妈妈担忧的注意力分散问题。电子媒体让孩子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的沟通。我昨天发的微博和微信里提到过一个因为缺乏人际交流、过多被电子保姆陪伴的孩子,出现疑似自闭症的状态。这位妈妈可以试一试像离乳那样让孩子戒断动画片,同时也要提供替代的亲子活动,比如游玩、讲故事等等。
宝妈问:我家男孩儿,2岁三个月,特别黏我,愁死了!
小巫答:别着急啊,亲爱的,你的宝宝表现很正常啊!推荐你看《接纳孩子》,对孩子的分离焦虑有详细的论述。这里我只劝你放宽心啦!宝宝黏你,你还抱怨?你想让他黏别人?等他黏女盆友的时候,你就该失落啦!
宝妈问:女宝,15个月,特别爱玩硬币,关键硬币很脏啊,出门看到沙子就抓到手里,不仅怕弄脏,还怕弄眼睛里啊,这事儿咋办?
小巫答:孩子是没有“脏”这个概念的,所以神马都要玩儿,都要弄,也不肯洗干净,急坏了一旁的大人。这个时候,无条件养育强调的是,父母的感受也是重要的。如果你受不了,又不想拒绝孩子探索的需求,那么就想想办法!比如,消毒一批硬币拿给宝宝玩儿,而且这是宝宝独有的“收藏”。再比如,买一些干净的沙子,让宝宝在专门的沙坑里玩儿个够。这都是我现场想的法子,你们回家还可以想出更高明的哈。与其跟宝宝较劲,不如开动脑筋,想出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来。
宝妈问:我儿子三周岁,特别喜欢车,每次去超市商场都要买。我也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但心里没底,万一需求无度下去,觉得父母什么都该满足他怎么办?无条件接纳会不会变成无底线溺爱?
小巫答:亲,您都没有底,还期望小巫这个陌生人给你个底???你问问自己的心啊,底线在哪里?再跟儿子商量,定期买,不是每天买,不然妈妈的钱包也要抗议滴!
宝妈问:我家宝宝两岁4个月,男孩,说啥都不听,让吃饭不吃,让喝水不喝,都上火了,气的我打了他一顿。我实在不知该怎么办了!
小巫:矮马,打人可不行!打孩子可是无能的表现。赶明儿个,孩子比你高了,你打不动了,咋办捏?吃饭喝水是孩子自己的事儿,让他自己管理就行,你着哪门子急啊?皇帝不急急死太监,你越着急,人家越不搭理你,因为他找到控制你的神器啦!去找《小巫教你讲故事》看看,给孩子讲讲故事。
宝妈问:无条件养育风行不奖励不惩罚,但是遇到孩子的行为确实无法忍受,比如早晨要求孩子刷牙,他把牙刷扔地上,该怎么办?
小巫答:刷牙这事儿,它不属于需求冲突,而是价值观冲突。与其正面冲突,不如迂回一下,给孩子讲故事。我的工作坊上,恰恰一帮妈妈都是发愁孩子不刷牙的,编了一个《春天的种子》治疗性故事,找机会发给你吧。
宝妈问:小巫老师,我是个即将上班的妈妈,以后肯定要把孩子交给老人带,但我不放心,老一辈教育理念有问题,脾气上来冲动得都无法控制,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会收到消极影响吗?
小巫答:不要说老人了,把自己的心头肉交给谁都不放心哪!!!你的焦虑是普遍性的。再加上看着老人不顺眼,简直雪上加霜!不过,大自然安排好了,你是孩儿妈,他最亲你,只要你不是大撒把,让老人全权包办,孩子会分清的,你对他的影响最重要。
宝妈问:孩子十六个月,男孩,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爱尖叫,比如在早教中心特喜欢一个玩具,别的孩子拿去玩了他就尖叫。我知道是因为愤怒不会表达,跟他说有话好好说,可他就是不听,我该怎么引导?
小巫答:问题是:你想让他适应胡萝卜加大棒吗?其实,不适应才是正常的么;要是适应得很好,岂不是很奇怪?接受了无条件养育的孩子,不会遇到困难就吓趴下,而是会勇于面对困境,主动想办法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造适合自己的生活。
不要“引导”啦,这个词(及其动作)是很无效的。孩子需要倾听,他被理解后,就不需要用尖叫来引起注意了。比如,“xx拿走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气。”你不堵他,而是疏导他,让他发泄,如果尖叫的厉害,可以带他去其他地方。
【小巫结语】
无条件养育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却是每个人最根本的需求。无条件养育对父母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做好自己,在生活中,仅仅做值得孩子模仿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内心,尊重自己的感受,关注真实的自己和孩子,坚定地走自己认定的道路。这很难,但仍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原文链接:http://wapiknow.baidu.com/papi/coup/dailyexpview?id=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