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兴趣班钢琴特长亲子关系育儿 |
分类: 早期教育 |
兴趣不等于技能
对于孩子们的兴趣教育,我算是“暴殄天物”了。儿子有音乐天赋,这一点是经过众多老师证明了的,但我是个懒妈,疏于管理,每天练琴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既没有参加过比赛,也没有考过证书。在我看来,天赋只是成才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维持终生的兴趣,把音乐艺术当作对心灵的滋养。儿子爱好音乐、运动和文学,还跟着幼儿园或者学校,学过架子鼓、围棋、轮滑、游泳和厨艺。女儿的兴趣也很多,除了钢琴、芭蕾、游泳以外,她还喜欢做手工,做首饰,用纸箱子做个电脑和键盘,或者用一个废纸盒做个尺子,还时不时自己写“书”画绘本。家里堆满了她的“作品”,非常有创造力,她还喜欢小虫子、小动物。
家长的误区之一在于,一定要给孩子培养一种或者几种特长,私下的理由往往跟虚荣心和考级证书有关。我们需要想明白为什么要孩子去学某样东西,否则特长班就变成了纯粹的学一门手艺,而享受艺术这件事则放到了脑后。拿学琴来说,国内的教学普遍讲究技巧,不重视对音乐素养的整体培养,这不能怪老师,而是和家长的要求有关。
我对儿子把琴弹到什么级别没有期望,但非常喜欢听他谈论对音乐的见解。在音乐风格和乐队歌手方面,我们有很多共同爱好,所以我们全家总是一起欣赏同样的音乐,其乐融融。
孩子学厨艺,喜欢小虫子不能算“特长”吗?但是他在以自己的方式了解这个世界,我们不能以功利的眼光去评判。
首先做个有趣的家长
有些家长对孩子说:“我花了好多钱,给你买钢琴,给你找老师,你必须好好学!”给孩子施加这种压力是不公平的。好在我们家的钢琴是先生用奖金买给自己的奖励,可不是给孩子买的。孩子弹不弹都无所谓,反正本来也是爸爸要弹的。
我先生有两个最爱,一是音乐,一是游泳。至于我自己,爱好极广泛,文学、艺术、戏剧、电影、旅游和美食样样都爱。我们家从来也不缺音乐,艺术已经渗透在我们的生活方式里,所以我从来不担心孩子没有艺术兴趣和艺术修养。
两个孩子4个月的时候就被爸爸带到海里游泳,儿子如今已经是划浪板冲浪好手。我小时候得过心肌炎,不能游泳。生孩子之前,“旱鸭子”做的放心。但当妈妈之后,看着爷三个在水里玩得高兴,不禁感到自己继续坐在岸上是很拧巴的画面。于是我在38岁的时候学会了游泳,还拿到了深水证。只要你喜欢,什么时候、学什么都不晚。今年我还学会了唱歌,因为我碰到了一个很好的美国老师,调动出了我的音乐细胞。在我们的影响下,孩子们更是兴趣多多,思想活跃,很容易就能带动身边的人。
父母不热爱音乐却逼着孩子练琴,奢望着他能成为艺术家,这事儿怎么看都不靠谱。我认识的朋友中就有这样的:迎合父母的期望取得了大型比赛的冠军,却终生不肯再摸钢琴。
我们的家庭日比兴趣班更重要
每个周六,都是我们的家庭日,如果兴趣班安排在周六,我们根本不考虑。我们经常去爬山,孩子们都很喜欢,爬山本领超过众多成年人,而这种体验对他们的意志力是最好的锻炼。有一次,儿子坐在长城上,看着远处的青山和白云,诗情画意地说:“我很享受这种天地之间静止安谧,仿佛只剩下我一个人的孤独感。”最近他告诉我们,长大了我还要爬山。听到这样的话,我很欣慰,觉得我的教育还是成功的。引导孩子热爱生活,懂得欣赏美、享受美,并且乐于动手创造生命的美好,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没有好老师,不如不学
女儿很喜欢芭蕾,也曾经报了个芭蕾班学过一段时间, 那还是一个新加坡的很有资历的老师,她有一种“奖励机制”——给表现乖的小朋友发小贴画,贴画多了可以换糖,在习惯这一套的孩子身上很见效,却没想到我女儿不吃这一套。她多次抱怨这个老师不好,爱训人。有一天成心跟老师作对,把糖全拿走了。老师找到我告状,说女儿不服从她管教,给别的小朋友树立了坏榜样,要求我严厉批评女儿。私下里我不赞同她这种奖励的做法,因为这是训练动物的做法,用奖惩手段控制孩子。我买了一包糖还给老师,就从班里退出了。一个好老师对孩子的兴趣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是否有亲和力、尊重孩子、用智慧的办法吸引孩子,都是基本素质。
TIPS:
1、父母以身作则:无论想让孩子学什么,家长都需要先感兴趣,甚至跟孩子一起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让戏剧走进孩子的生活:戏剧集文学、音乐、舞蹈、形体、表演、美术诸多艺术形式于一身,是发挥孩子想像力和特长的良好途径。家长可以和孩子在家自编自演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