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斋絮语(二)

标签:
夜航斋絮语感悟心灵鸡汤文化 |
分类: 散文 |
夜航斋絮语(二)
(《瓦尔登湖》毫不晦涩,清澄见底。四十岁之后重读它,心境趋于平和。)
写在前面的赘言
既然是絮语不妨在此絮叨几句。
《夜航斋絮语》第一辑帖出后,子城兄给我建议,觉得篇幅太长,不利于当下读者短平快阅读习惯,希望我每辑编短些,在理。这年头大家伙都忙,哪有恁多时间看你的叨叨絮语。鲁迅说浪费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我是万不敢谋读者的财,害读者的命。
鉴于上回经验,这辑缩短了一半篇幅。其实时间与我也不从容,何必一出炉就是大段大段的呢?打发了自己的空暇不打紧,无故浪费读者的宝贵时光那就严重了。
1、宗教的功能在于自救,文学的效应在于救赎,宗旨是一致的。
2、读书是寂寞的,在寂寞中得到喜悦,让心灵盛满鲜花。
3、岁月无情,日子过得像刀子似的逼人;王国维说得更悲凉: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4、懂得赞美别人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阳光、自信的;其实赞美人的同时也赞美了自己,因为他的心里高悬着一轮太阳。
5、爱情的内核是独木桥,表达的形式是口是心非,譬如最常说的“好爱”、“ 好恨” 等。
6、在爱恋中用一千种表现形式都显苍白,如果真的不爱了,任何表达方式都是多余。真爱是打不开拆不散的,如海涅一首诗中写到:好一篇小的手稿的,十二页层层密密,人们真的要分开,信是不会写得这么长(印象中的大意)。
7、爱情的过程是春天,结果是秋季,春天与秋季是人们亘久的憧憬。许多人往往得到只是其中一个季节,但这已够了,问题在于一生中你是否真实、葱茏地爱过。
8、对爱情的专一并非是女人专利,男人一旦专一起来胜出女人百倍。
9、女人偏于感性,越感性越缺乏理性,越缺乏理性越不讲逻辑,越不讲逻辑越没有方向感。我每走到陌生的地方,首先要弄明白的是方向,有时找不到方向感,问身边的异性,回答多是——不清楚呀!正因如此女人才可爱,反之男人这样,恐怕就可恶了。
10、女人需要爱需要宠,有时可以迁就,但并非无原则。
11、每个女人都有动人的柔美之态,关键是你发现了没有。
12、对儿子要严,对闺女要养,严出来的儿子能成器,养成来的闺女阳光、善良,丽质天成。
13、我喜欢扑克牌中有种叫着“赶猪牵羊”的玩法,因为这种玩法充满了智慧的团结精神和友善的情趣,输家在打完最后一局心情也是愉快的。
14、“坐在你肚子里也没法子”,好像是条民间谚语,意思说,人如果不明事理,你如何开导他也无济于事。
15、凡是对批评发生了偏差,无需急切争辩,最好给对方一个微笑,轻松地说:是吗?我会认真领会的。
16、我的年份属相“猪”,月份与生辰与“猪”密切关联,所以生性笨拙。小时候家人叫我“猪顶”(山东方言),意思说笨到家了。因笨所以要学习,尽可能弥补先天不足。
17、所有的审美品质都依附在人对世界经验感知里,脱离了这个品质,审美就无从谈起。
18、诸子百家中,平心而论,于百姓最受用的无疑是墨子,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然而却得不到现世的青睐。“墨者胜兮”想必是指墨子,是褒义,而成语中“墨守成规”指的也是墨子,是贬义,这种传统文化中的悖论总在影响后代。
19、人性中的复杂矛盾,不是能用哲学上的“二元论”解释得清楚——唯物与唯心综合论显然是幼稚的,人性论其实就是“无解方程式”。
20、这是一个如孔夫子所说的“哲人萎乎”的时代吗?这个时代真的不需要哲人吗?难道哲人都进入漫漫冬眠吗?
21、所有古今中外的传说故事,在现实中都可以得到反观。
22、西方的人格理想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中国的人格理想是中庸的君子。我宁可尊崇智勇双全的英雄人格,而不屑于空乏虚伪的君子人格。这是几千年来国民心态虚弱的文化基因所致,是集体人格的缺陷。这并非说我是反叛传统,恰恰因为迷恋传统——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神虚假成分令我痛心疾首。
23、生活既有明媚的春天,亦有狞厉的冬夜。文学给人们产生各式各样的神奇梦幻,既有“唐诘诃德”之理想;也有“少年维特”之烦恼。缪斯营造出的“海市蜃楼”这一美丽图景,它给人以安抚,即使是虚幻,也是积极的崇尚。
24、无数个失眠之夜在喧嚣的暗夜里消解,面对书房冷壁的我,心态平实宁馨。思绪如书架上的汉字一串串跳出,排成参差不齐的队伍黏贴在白色的壁上,此时是我默诵自己心书的时候。
25、古往今来散文形式的存在是顽强的,我们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写散文?其实散文的本体并不是仅仅为了歌功颂德和闲情逸致,而更主要是对深层人生价值的追问和生命存在的探寻,这是人类精神的原本需求。散文作家如能达到这种境界,必然会创造出宁静和谐的艺术世界。
26、做人如茶,很在理。茶的意韵在于平淡人生,从浓到淡,愈喝愈淡,就如人生之路愈往前走就愈澹泊名利、荣耀等等。饮茶是有境界、有道的。道在何处?在于茶禅一味。茶作为一种精神的物质载体,茶道就是饮者通过饮茶这个活动形式体现,意味着做人的过程活动。饮茶能使人心平气和,细细品味人生境界,品味越深,境界越高。
27、不觉中已挨近知天命的年龄了,猛然间,想起杜牧的那句话:“与老无期约,到来如等闲。”不禁一阵唏嘘,对往日时光的恣肆掞张,生命的虚掷——整日的忙忙碌碌,不知自己身缘何处,在还没有透过神来审视自己的时候,大片的光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溜走了。一时间迷茫的精神世界处于空旷的游离状态,剩下只是栖惶悲凉的清醒,在无尽的追怀中嗟叹无及。
28、人生不过百年,在无垠的时空里只不过白驹过隙。有个浅显的道理必须明白——人的一生是做不了几件事,青年时曾经凫趋雀跃地为自己设计的“人生宏伟蓝图”,现在后回头审视,又能实现几件呢?短促的人生能完成一两件事就已足够了。
29、当拥有的时候全然不觉其中,许多人和事等到消失的时候才方知珍贵。可是,那时我们已匆匆的走远了,怀念便成了永久的伤痛,这是人类情感属性典型的“二律背反”。
30、人理应时时对生命状态进行审美,对生命底蕴进行内省地观照,在审美与静观过程中提高生命质量。荷尔德林 “诗意栖居”论,大抵就是这个意思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