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湛卢”释义

(2010-05-10 17:25:19)
标签:

“湛卢”

释义

剑人合一

仁者

祥和

分类: 文史

                 “湛卢”释义

                               冯顺志

“湛卢”释义
1965年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属青铜剑。湛卢剑大约早越王勾践剑半个世纪,
据考湛卢剑系铁剑,湛卢剑迄今未出土。

“湛卢”释义 
越王勾践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此剑尽管锋利无比,奇怪的是却未被列入古代十大名剑。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湛卢”释义
现代仿造的湛卢剑


    剑,古代兵器之一,素有“百兵之师”、“百兵之君”美称,最早出现在商代,在制作和使用上历史悠久

    冷兵器时期剑不仅在实用价值和军事地位的显赫,还在于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尚剑之风形成了独特的剑文化。主要有四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剑被视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如皇帝授给钦差大臣的“尚方宝剑”,具有先斩后奏的生杀大权。二是剑被作为礼仪中显示地位等级的标志,有严格的佩剑制度,如佩剑人的年龄、地位不同,装饰的金属或玉石等也有明显的区别。三是剑被人文为一种风雅佩饰,文人学士佩之以示高雅不俗,如屈原佩剑佯狂地问天索地,李白仗剑天涯的豪迈不羁。四是剑的神秘色彩在民间很受推崇,如居室里挂着一把上等的宝剑,有着镇宅辟邪、祈福安康之意。

    上古时期有十大名剑,湛卢剑为十大名剑之首。据《辞海》等记载:“湛卢山位于福建北部松溪县境内,山高岭峻,四季雾凝,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铸剑处,遂以剑名山。”
    “湛卢”二字见先秦的《山海经》、春秋时期的《左传》、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东汉的《越绝书》、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北宋李昉的《太平御览》、明末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辞海》、《中国地名大辞典》等古籍以及现代工具书均有记述。 
    众所周知,春秋时期是一个邦国林立、战乱无序的年代,见于史书记载的不下一百多个。著名的齐、鲁、晋、秦、楚、宋、郑、卫、陈、蔡、曹、燕、吴、越等;著名的少数民族有夷、狄、蛮、戎等,每族又分若干支,散居在各国之间。各国为了争霸业霸主,必须首先增强自己的实力,因而首先要有利器,这就刺激了各国为争霸而必定优先研制利器。
    由于连年战争,这个时期出现了晋、齐、楚、秦四强国,而吴、越也悄然在东南崛起,各国为了增强战斗力,相互选派名师巧匠研究克敌制胜的新武器,作为防御和进攻的准备。当时中原诸国是以车战为主,所用兵器多属长柄的戈、戟、矛等。而吴、越地区,水网纵横、林木密布、马少道窄、不便车战,故吴越军队很少用车战,而是水上用战船,陆地靠步兵,锋利轻便的青铜剑以及钢铁剑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兵器,又被称之为“百兵之师”。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自然而然出现了以欧冶子为代表的一代铸剑师。欧冶子曾多次登上湛卢山,餐风饮露,苦心炼剑,终于铸出天下第一剑——湛卢剑。从社会发展来看,从青铜器时期进入到铁器时代,这是科技发展的一大进步,同时也是对生产工具的改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文明进程起到了重大作用。

“湛卢”涵义。越王允常(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君王之一勾践的父亲)命之,以剑命山理当赋予一定的寓意。查阅古籍和辞书,在古代,“湛”有澄清、明亮、厚重、喜乐、深湛的意思,“卢”有着纯黑、瞳仁、猎犬,最大胜利的意义。由此二字组合起来,大致可译为明亮的眼睛,厚重的纯黑,可爱的猎犬,战无不胜的黑色胜利。作为战斗和自卫的武器,把它称为澄清、明亮、猎犬、瞳仁、黑色、胜采,很是吉祥如意。“卢”的含义还有在上古时代,我国西部地区有一支游牧部落。这支部落的人携带一种用柳枝等编织成的、特制的、盛食物用的器皿——卢器,转移各地,过着原始的群体游牧生活。他们为了生存首先必须解饥御寒,在原始的劳动条件下必须寻觅水草地,追逐和饲养利生的动物,以取为衣食之用。同时,他们也必须逃避和抵抗毒蛇猛兽,以便保全自己的生命。他们对于百兽之王——老虎十分崇拜。在初民崇拜图腾的时期,他们选取虎为图腾而顶礼膜拜。在原始人画图造字时,卢字取了虎字的上部。古人用卢的繁体字()。这个繁体字上面部分是虎字头,下面部分是“皿”。“皿”表示卢人特制的器皿,即卢器。古代卢人经常在卢水流域和卢山地区活动。因为要追逐水草地进行游牧式劳动生产,所以他们迁徙的范围比较大,包括了我国西北、西南甚至中西部地区,可谓流动性强,而影响面宽。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指出:“夷人谓黑曰卢”。 将锋利无比的剑、象征祥和的名剑取名为“湛卢”,流露出古人内心深沉的爱与祝福,这是合情合理的,这个命名既形象地描绘了湛卢剑的特色,又具体地表现了越王的珍视,是很贴切的。

湛卢剑的神奇在文学演义方面也相当丰富,如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中曰:湛卢剑“乃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则威”。《东周列国志》中还写了一个故事:湛卢剑铸成,越王勾践视之为国宝。越国被吴国攻灭,吴王阖闾获得此剑。但有一天此剑忽然不见了,而某日在楚昭王的枕边突然发现这把寒光闪闪的宝剑。相剑者入宫解谜道:此乃剑师欧冶子铸就的湛卢宝剑,吴王无道,杀吴王僚自立,又坑杀万人以殉其女,吴人悲怨,吴王岂能得此剑?此剑所在之国,其国祚必绵远昌炽.楚昭王大悦,“此乃天降瑞兆也!”可见,湛卢宝剑已成为预示国家兴亡的神物了——君贤能,剑在侧,国兴旺;君无能,剑飞弃,国破败湛卢剑便化为正义与仁德的代表。所谓仁者无敌,为此,湛卢剑被神化为一把无坚不摧但又不带丝毫杀气的仁道之剑。诗圣杜甫有诗咏道:“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历代诗文提及湛卢宝剑的还很多。
  尽管大名鼎鼎的湛卢剑为世人所知,但还常有人将“湛卢”的“卢”误为“庐”。长期以来为什么会出现解读上的误区呢?我想可能有几点原因所致:
  一是“卢”与“庐”同音字(lu)方言亦同音(lao)。

二是繁体字的出版物,“卢(盧)”与“庐(廬)”字体相似易弄错。
  三是对地域历史文化了解不足,缺乏文史常识和古汉语知识。
  近几年我曾若干次在有关剑文化研讨会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以及电视专题访谈节目上,对“卢”与“庐”作过比较详细的“湛卢” 考辨明义,旨在纠正“庐”字的错误使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