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卢”释义

标签:
“湛卢”释义剑人合一仁者祥和 |
分类: 文史 |
1965年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属青铜剑。湛卢剑大约早越王勾践剑半个世纪,据考湛卢剑系铁剑,湛卢剑迄今未出土。
越王勾践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此剑尽管锋利无比,奇怪的是却未被列入古代十大名剑。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现代仿造的湛卢剑
“湛卢”涵义。越王允常(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君王之一勾践的父亲)命之,以剑命山理当赋予一定的寓意。查阅古籍和辞书,在古代,“湛”有澄清、明亮、厚重、喜乐、深湛的意思,“卢”有着纯黑、瞳仁、猎犬,最大胜利的意义。由此二字组合起来,大致可译为明亮的眼睛,厚重的纯黑,可爱的猎犬,战无不胜的黑色胜利。作为战斗和自卫的武器,把它称为澄清、明亮、猎犬、瞳仁、黑色、胜采,很是吉祥如意。“卢”的含义还有在上古时代,我国西部地区有一支游牧部落。这支部落的人携带一种用柳枝等编织成的、特制的、盛食物用的器皿——卢器,转移各地,过着原始的群体游牧生活。他们为了生存首先必须解饥御寒,在原始的劳动条件下必须寻觅水草地,追逐和饲养利生的动物,以取为衣食之用。同时,他们也必须逃避和抵抗毒蛇猛兽,以便保全自己的生命。他们对于百兽之王——老虎十分崇拜。在初民崇拜图腾的时期,他们选取虎为图腾而顶礼膜拜。在原始人画图造字时,卢字取了虎字的上部。古人用卢的繁体字(盧)。这个繁体字上面部分是虎字头,下面部分是“皿”。“皿”表示卢人特制的器皿,即卢器。古代卢人经常在卢水流域和卢山地区活动。因为要追逐水草地进行游牧式劳动生产,所以他们迁徙的范围比较大,包括了我国西北、西南甚至中西部地区,可谓流动性强,而影响面宽。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指出:“夷人谓黑曰卢”。 将锋利无比的剑、象征祥和的名剑取名为“湛卢”,流露出古人内心深沉的爱与祝福,这是合情合理的,这个命名既形象地描绘了湛卢剑的特色,又具体地表现了越王的珍视,是很贴切的。
湛卢剑的神奇在文学演义方面也相当丰富,如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中曰:湛卢剑“乃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则威”。《东周列国志》中还写了一个故事:湛卢剑铸成,越王勾践视之为国宝。越国被吴国攻灭,吴王阖闾获得此剑。但有一天此剑忽然不见了,而某日在楚昭王的枕边突然发现这把寒光闪闪的宝剑。相剑者入宫解谜道:此乃剑师欧冶子铸就的湛卢宝剑,吴王无道,杀吴王僚自立,又坑杀万人以殉其女,吴人悲怨,吴王岂能得此剑?此剑所在之国,其国祚必绵远昌炽.楚昭王大悦,“此乃天降瑞兆也!”可见,湛卢宝剑已成为预示国家兴亡的神物了——君贤能,剑在侧,国兴旺;君无能,剑飞弃,国破败。湛卢剑便化为正义与仁德的代表。所谓仁者无敌,为此,湛卢剑被神化为一把无坚不摧但又不带丝毫杀气的仁道之剑。诗圣杜甫有诗咏道:“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历代诗文提及湛卢宝剑的还很多。
尽管大名鼎鼎的湛卢剑为世人所知,但还常有人将“湛卢”的“卢”误为“庐”。长期以来为什么会出现解读上的误区呢?我想可能有几点原因所致:
一是“卢”与“庐”同音字(lu)方言亦同音(lao)。
二是繁体字的出版物,“卢(盧)”与“庐(廬)”字体相似易弄错。
三是对地域历史文化了解不足,缺乏文史常识和古汉语知识。
近几年我曾若干次在有关剑文化研讨会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以及电视专题访谈节目上,对“卢”与“庐”作过比较详细的“湛卢”
考辨明义,旨在纠正“庐”字的错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