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的灵动与史学的严谨(文化随笔)

(2010-04-14 22:53:10)
标签:

文学的灵动

史学的严谨

尺牍

文化

分类: 散文

    文学的灵动与史学的严谨

            ——致友人尺牍之九

 

文学的灵动与史学的严谨(文化随笔)

李子兄台鉴:

  大札及大著收悉,谢谢!

  嘱我提意见,老实说,你总是高看我。弟才疏学浅,专业非文史,对文史的爱好,一是为加厚自身学养,二是为文学创作添点底气。对兄的作品从来都是怀着好学之心的。若干年前大著初版后就已拜读了,今又重读与初读,再度赏阅了本书的思想性、艺术性,史料性、情智性,又有了新的点滴感受,再补充一点心得,供兄参考。

再版增添的篇什大多是地域历史散文,说的都离不开它的地域性。自古闽北书声琅琅,弦歌四起,学者彬彬,文化积淀丰厚,为八闽的历史渊薮是毋庸置疑的。从大量出土的新时石器时期与商周时期的石制品、陶制品来看,表明了四五千年前福建北部地区的先民已在这里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其时,闽东南沿海以及南粤地区仍处于一片荒蛮,而被今人称之位“武夷闽(即蛮)”的闽北土生土长的先民,举蛇、鸟图腾,用石镰、石斧、石锛直到青铜器等,开始了划时代的农牧、纺织生活——最早地开发了福建内地。春秋战国时期越人入闽,融合“武夷闽”人,有了古越族,再历秦、汉、三国,北方汉人带来先进的中原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为此闽北彻底归汉。到两宋,闽北经济发达,文教鼎盛,人才辈出,成为福建唯一通往中原的走廊,并以“理学名邦”享誉全国。历史上从闽北走出的大师级文人有柳永、杨时、游酢、李侗、刘子翚、朱熹等。最辉煌的是朱熹集理学之大成,朱子理学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传统思想史和礼教史上影响最大,前数孔丘后推朱熹,有“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之说。

  兄多年来始终在这片文化热土上春温秋肃孜孜不倦地笔耕,对闽北文化精神的眷念,才情与哲思的释放皆令人钦佩,深切感受到作者的灵魂深处承载着一个巨大民族文化的情结——对历史文明的叹喟,对文化灵根的探寻,对生命的珍爱,对自然山水的赞美,都融入了理性精神的思考与诠释,汇聚了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赋予了新时代的文化视角与品位,有比较广泛的精神空间。在地域文化的拓展方面,新补充的篇什竭力从各个角度阐发了闽北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我们可圈可点地触摸到闽北文化中所潜藏的深邃与神奇。在发掘文化深度,描绘情状,追求灵性,把握文体审美特质亦有新的突破,仍然保持熔文学的灵动与史学的严谨于一炉风格,同样具备大散文的品格,读来令人神怡。        

   如果要说意见的话,恐怕要说序文了,序文尽管文辞精美,但未必算得上好文。显然在导读方面略有欠缺,我想,也许作序者对文本读得不够深入,自然有了客观上的生疏,才使其拘谨。弟不才,曾对初版作过蜻蜓点水浅薄之文。我以为序文应该从文本的历史名人、事件,壮美无俦的自然山水、达观的人生态度、文化精神的考悟作全方位的阐释,那样才能起到深入导读作用。说不好,请包涵。

即颂
   著安

                            冯顺志敬上
                                   丁亥年 孟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晚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