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事(二九三)

(2021-11-30 15:50:09)
标签:

周作人

安万侣

邵燕祥

阅读

书纪事

分类: 陈香榭

平时没有养成较好的习惯,常常不洗毛笔。想写字了,就用水滴滴水泡开笔锋,顺便稀释一下砚台中的宿墨。估计好多人都是这么一种弄法。在什么资料上看黄宾虹就是这样整,画着画着笔锋就泡开了。不过现在的墨汁,比如自己常用的那种什么星墨汁,含胶量太大,过段时间,不彻底地洗一次笔,笔肚结墨,笔锋聚拢不在一起,就写不成字了。在书院门闲转,有回看见一位摆摊的画家作画,整个过程多次把笔锋伸进嘴里,以唾沫稀释笔墨,不多时,嘴唇就看上去黑不溜秋的,他自己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但毛笔在水中泡得时间过长,又容易出现笔头与笔管脱落的情况,尤其是使用时间过久的毛笔。记得好些年前出现过一次,毛笔还能用,自己又特别喜欢,于是到书院门看看能不能修理一下。那年蓝宝阁邹明德老人还在世,他坐在店门口正在制笔,说我给你粘粘罢,用特用的胶粘了粘,没收一分钱,拿回家后果然就重新起用了。这一回又出现了笔头脱落情况,想了想,还是不想去书院门了,就在街边的小店花一块钱买了管五二零,粘了粘,看起来效果也不错,五二零还剩了好多。

上边所说,都与书或者读书没有一点关系,但记下了可以遣兴。现在说买书。忘掉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一本邵燕祥著《闭门日札》,就只是翻开了,偶然看中其中的一篇文章,于是在孔网上下了单。此书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书中好多文字,估计现在倘若放到网上去发表,就出不来。但这是前多年写就的,也许曾经还在纸媒上发表过,而且后来有了结集,可见此一时彼一时也,文章的命运亦如人的命运,都有它的定数。这本书中的文章大多很短,就是些读书札记,但观点却很尖锐。作者是有名的杂文作家,已经去世了,这些可怜的文字却还留在人间。

在吉祥村十字一个综合体上的一家摩登书店里买了本周作人翻译的、安万侣著《古事记》,上海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五年八月出版。周译日文作品就那么几种,《枕草子》可以说是读得烂熟了,喜欢周氏文字中蕴涵的那种气息。但这本《古事记》,是一部记录日本古代传说的书,很有着神话色彩,是日本最早的古典文学读本之一,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也许多读几次,即可以理解一二。

在某刊物上看到林语堂上世纪三十年代担任《论语》杂志主编时所制订的《论语社同人戒条》凡十条,很有意思,录如下。“不反革命;不评论我们看不起的人,但我们所拥护的,要尽量批评(如我们的祖国、现代武人、有希望的作家、非绝对无望的革命家);不破口骂人(要谑而不虐,尊国贼为父固不可,名之王八蛋也不必);不拿别人的钱,不说他人的话(不为任何一方作有津贴的宣传,但可作义务的宣传甚至反宣传);不附庸风雅,更不附庸权贵(决不捧旧戏明星、电影明星、交际明星、文艺明星、政治明星及其他任何明星);不互相标榜,反对肉麻主义(避免一切如“学者”、“诗人”、“我的朋友胡适之”等口调);不作痰迷诗,不登香艳词;不主张公道,只谈老实的私见;不戒癖好(如吸烟、啜茗、看梅、读书等),并不劝人戒烟;不说自己的文章不好。”是很有意思的,现在似乎亦不能算作过时。尤喜二及十条,看上去很有喜感。大致亦在这期间,他说了很有名的那句话,“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亦有趣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