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二九〇)
(2021-09-13 12:17:07)
标签:
余怀陈巨来刘元读书札记 |
分类: 陈香榭 |
早知道钟楼新华书店恢复营业,却总是没有兴趣过去看看。那日在附近有事,老高相约就进门参观了一回。大失所望。原来的书店是个什么样子,现在成了什么样子?好好的一处文化圣地,陕西人心中的文化图腾,搬离十多年后,而今文化复兴,把原址重新利用起来,却搞成这个样子,银样镴枪头一般,实在让人感到羞耻。
当然,时事所致,南南北北的书店现在大多都是这个样子,环境提升了,但书店的本来意义却丢失了许多。很多网红书店就是如此,热闹劲一过,门庭就冷落了下来。曾和一位书商探讨,北边的一家超豪华的书店,到底能撑持多长时间。书商说,旁人担心都是多余的,商人又不是傻子,那一片地,开发商多年前就圈定了,现在就等着升值,开家书店,慢慢地提升周边的文化软实力,这点钱,和土地的增值相比,就只是毛毛雨了,再说,活动活动,拉拉政府的项目投资,还能再赚赚钱呢。世事真是看不明白的。
不过还是比较满意那个十多年前搬至柏树林街口的书店,规模大,亦有书店的样子。实际上老钟楼书店在的日子,书店大多都是这种模样,朴素、务实、低调、坦然。它东边的外文书店、美术音乐书店,及至后来周边的万邦书城、邮政书城、行知书店等,就是以卖书为目的,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所以钟楼周围显得“很文化”,与西安这座古城气质很搭。稍后,钟楼书店搬离,万邦书城去了小寨,邮政书城无疾而终,这一带就沦落了,加之东大街几十年来大拆大建,人气寥落,现在真是不堪回首了。书店算什么,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化妆品罢了。
在南门外等车,偶遇老韩,和Q在一起。久时不见,纠缠着要酒喝,于是三人就去了附近一条小巷的山东海鲜苍蝇馆子。几杯酒下肚,老韩五马长枪,大谈其与某女之间的风流韵事。这女人几年前见过一回,印象还不错。Q打趣道,某某胸大,你没有吃两口?老韩说,那当然,象征性地也得吃两口。Q又问,你没有让她给你吃吃?老韩道,那怎么好意思,人家瞎好也是一个正处么。Q骂道,我蠈(陕西方言),都睡在一块了,还有等级观念。老韩说,那没有办法,由不得人么。老韩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这本来是一个俗不可耐的段子,是可以不入大雅之堂的,但丢掉似乎还是有些可惜,于是记录下来,聊以助兴,丰之笑谈,知道人世间还是有着许多不正经的事情让人来消遣,以打发些无聊的日子。还有一层缘由是,清晨起来打量书柜,偶然看到陈巨来所著《安持人物琐忆》,自然亦会想起书中所记人物的片段,像是激发了荷尔蒙的分泌,怂恿着自己把这一段逸事记录下来,以招摇门店。书事终究是枯燥而乏味的。
还记得昔时读书,看余怀《板桥杂记》中所记秦淮名姝刘元的轶事,“刘元,齿亦不少,而佻达轻盈,目睛闪闪,注射四筵。曾有一过江名士与之同寝,元转面向里帷,不与之接。拍其肩曰:‘汝不知我为名士耶?’元转面曰:‘名士是何物?值几文钱耶?’相传以为笑。”可知老韩逸事,亦足以与古事相仿佛,亦知古今虽异,而人心趋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