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二五三)
(2019-09-16 15:17:25)
标签:
大乐周振甫黄裳书事纪事 |
分类: 陈香榭 |
大乐主持的万邦旧书店新近开张,在朋友圈中看到消息,本来想着早早地过去瞅瞅,无奈倦意阑珊,一拖再拖,像是忘掉了这桩事一般。不过还是很快就造访过一回。地方倒很熟悉,就在大兴善寺旁关中大书房的入门处。这地方原是一家花店在经营,生意不好,便退却了。花店就只是一位小姑娘看守,所谓替老板打工,花店歇业,也只好辞职而去。有一次在万邦喝茶,与她有过一回较多的言语交流,感觉生意就很不好做。
关中大书房在小寨西路时,有一个规模较大的折扣区,在楼上,大多数是在经营新书,但似乎也不排斥旧书,一般的读者,还是愿意把它作为旧书店来看的,说是店中店应不为过,因为它有一个招牌写着“万邦古旧书房”就在一边放着,题写者是考古学家石兴邦老先生。这个招牌,现在被放在了大乐店面里,似乎是有些延续的意思。但还是有区别的。原来的旧书店,是由万邦自营的,现在则是由大乐租赁经营的;原来的书绝大多数为库存的新书,现在则是由大乐出售自己淘得的旧书,很纯粹的旧书。
巧遇摄影师吉木,还有他的爱人雷子。书架上的书并不多,吉木开玩笑说,大乐这家伙把好书都在家里放着,不舍得往店里拿。实际上应该是,开业不久,书才慢慢地上架。还有一个因素是,虽然店面有些小,但主人还是有意留出一些空间来,出售一些古玩、摆件之类的物什。天下着雨,从玻璃墙向外看去,街上的景致是与书店连为一体的。几个人围着圆桌,海阔天空地说着话,从书里走向书外,从店外走进店里,不亦乐乎,就连身旁的读者,亦驻足倾听了。大乐是富足而有些许滑稽趣味的,月旦人物,多能切中肯綮,偶亦以名人的隐私助兴话题,便能搏众人一笑,气氛顿时舒缓许多。
有幸被他看得起,店内有一册去年签过的《猎书记》毛边本在售,可他出价太高,且无妥协的余地,难免就与个别读者有些交流上的偏执,故事听来亦觉得有趣。正好手头还有部分《魏晋风流多少事》的存书,便取来几本签了,算是为他的旧书店的开业的助兴。当然,亦承蒙他高看,能容得下这册水平平平的小书在他的书架上占有一席之地,毕竟他的眼光是挑剔的,性情亦是桀骜的。
自己是不大喜欢旧书的,记得几年前曾写过一篇《我为什么不喜欢淘旧书》的文章,大致是说性情使然。回顾几十年来的购书经历,实际上确实很少购买旧书,购得的几本,亦是清晰记得的。但喜欢逛旧书店、旧书摊,欣于所遇,随手翻翻,亦觉得是很为幸福的事。常恨年齿早衰,读过的书太多,亦有太多的书已是无需再读,人生过早地少了很多的读书的乐趣,心里就会有些自责。
本来是想着,专门为大乐的旧书店写一篇文字的,但写完以上文字,这个念头就没有了,只好算作书事的一篇,存念于自己的文字中。此日于万邦书店购书两册,周振甫《诗经译注》以及黄裳著《古籍稿钞本经眼录》,都是好些年前的出版物,亦不能绝对地说是新书抑或旧书,亦只好说,新书旧书,都是一样的书。总之,它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