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松柏之志——《世说新语》品读之73

(2018-06-06 16:17:52)
标签:

宗世林

余嘉锡

世说

品读

分类: 新雨堂

倘若不是和曹操父子之间发生过故事,宗世林也许真就被时间与历史埋没了,不管他在当时是多么有名气,多么正人君子。《后汉书》、《三国志》里都没有他的传记,幸好我们在《世说新语》中找到了一条有关他的记录,也仅仅只有一条。

故事在“方正门”。说宗世林非常鄙视曹操的为人处世,便不和他交往。等曹操做了司空,总揽朝政后,就又问他:“现在可以交往不?”宗世林回答说:“松柏之志犹存。”因为总是和人家过不去,所以职位低下,和他的德望是不匹配的。不过,曹丕与曹植兄弟每次登门拜访,都是以弟子礼拜于坐榻之下。他受到的尊重和礼遇就是如此。故事就这么简短,但很完整。而且,成语“松柏之志”就来源于这则故事,是宗世林的原话,意思是指坚贞不屈的志节。

刘孝标在注中则引用晋人张辅《楚国先贤传》里有关宗世林的文字,搜罗事实以增补原文,使故事更为鲜活了。大致说宗承是南阳人,世林是他的字,父亲宗资就享有美誉。宗承年少时便和他人不同,修德雅正,朝廷征用他也不理会,因为德望好,平常拜望的人就很多。曹操当时二十来岁,亦登门过好些次,都挤不到前边,有一次好不容易看人家起了身,就过去想拉人家的手,人家并没有给机会。过了二十年的样子,曹操做了司空,因而就有了所谓“松柏之志”的故事。不过曹操还是因为他的贤名,仍然敕令曹丕修弟子礼对待他。曹丕做皇帝后,任他为直谏大夫,曹丕的儿子做皇帝后,想让他做丞相,他以年老为由而推辞了。

读这则故事,除了让人敬佩宗世林做人的气节而外,我们还应该钦佩曹操作为政治家的风采。以他的脾性,各种不好的结果都会发生,但他不管是出于政治的考虑,或者是出于培植子弟的目的,却还是为后来的读者留下了一则美好的中国故事。不过,作为著名的学者,余嘉锡在阅读这则故事后,似乎对于宗世林的“方正”,是不满意的,他品评说:“宗承少而薄操之为人,老乃食丕之禄,不愿为汉司空之友,顾甘为魏皇帝之臣。魏、晋人所谓方正者,大抵如此。东汉节义之风,其存焉者盖寡矣。”真有些叹息古风不存的意思在里边了。其实,要说,宗承的“变节”,是在接受曹丕兄弟以弟子礼登门时就开始了,但这也许正能说明宗世林是正直无邪的,一码是一码,个人品性是无须考量的。

气节究竟长什么样子?宗世林给了很好的答案,就是要有松柏一样的志气,不为权势所屈服。这则故事最精彩的地方也就在前半部分,至于宗世林的回答,嗒然落地,才是最好。苏曼殊《燕子龛随笔》即在此节后缀句说,香山句云:“乃知择交难,须有知人明。莫将山上松,结托水上萍。”两个志趣不投的人,怎么可能有永恒的交集呢?既然有所选择,松柏之志则还是不能缺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