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二二〇)
(2018-05-30 12:23:11)
标签:
周作人周一良梁永韩育生钟镝 |
分类: 陈香榭 |
《晚年周作人》较为细致地读完了,其中披露的好多历史的细节,都值得关注。关于周作人与西安,似乎很有些文章可做。一九五六年国庆前后周作人来西安旅游,中国文联工作人员佟伟在《我所认识的周作人》一文中有详细的介绍,选定西安的缘由是,阳翰笙、阿英交代说,周作人提出要去绍兴,但周扬同志考虑怕到那里去出现麻烦,安全和影响都有问题,但能让他出去走走看看,是大有好处的,故确定去西安。
但似乎,这段话只是交待了不去绍兴的缘由,而没有说选择西安的原因。从周作人后来的谈话中体会,大致,目的地选择西安,除了西安是古都,历史遗迹较多,且工业有较好发展而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周作人的大女儿周静子出嫁西安,在西安生活。也许组织上打的是情感牌。后来在网上搜了搜,见高信先生应刊物之约曾经为周作人的外孙杨吉昌的文章《回忆我的外祖父周作人》写过一篇小引,只可惜杨先生的文章怎么也找不到。总之,周作人与西安的大致轮廓,就是如此,想必可以作些文字。
五月是个比较繁忙的月份,天气渐渐热了起来,但室外的气温似乎正好,可以惬意地在街上走走,满眼的花花草草。去过西部书城、万邦书店、淘书公社多次,亦购得好些本书,可记者有,周振甫著《周易译注》,中华书局二〇一二年九月出版;朱良志著《二十四诗品讲记》,中华书局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出版;曾国藩纂《经史百家杂钞》(上、下册),岳麓书社二〇一五年七月出版;陈鼓应著《老子译注及评介》,中华书局二〇一六年一月出版。这些比较经典的书籍,印象里都曾收集过其他不同的版本,但不知怎么,到了书店的书架前,却怎么也摁捺不住冲动,就买了回来。买了就买了,再说现在书价大涨,好些书都是原来的低价,且打折,甚至于低于半价,和废纸一般,真是不忍它们的零落。
又记,购得韩兆琦著《<史记>新读》,北京燕山出版社二〇〇七年七月出版;王学泰著《<水浒>识小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出版;韩成武著《杜甫新论》,河北大学出版社二〇〇七年六月出版;黄永武著《爱庐小品·读书》,漓江出版社二〇一二年九月出版。还有一册周一良著《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中华书局二〇一〇年七月出版。此书收录有一篇稍为感兴趣的文章,《<世说新语>和作者刘义庆身世的考察》,篇幅不长,但值得玩味,文后另附一篇《刘义庆传之“世路艰难”与“不复跨马”》,注明选自作者的另一本书《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此书则这些年一直在单位的书柜中放着,偶尔亦拿出来翻一翻。
梁永著《雍庐书话》,是早些年的一本有名的书话读本,现在网上价格奇昂,哈尔滨里予君几年前曾传来一个电子书,并探讨过它的重新出版话题,前年文川书坊策划西京书话丛书时考虑过它的重印,但后来还是因为版权等种种问题放下了,此事以前的书事中有过记录。近些天里予君又旧事重提,私下以为以现在书号紧缺、纸价上涨的情形看,这样小众的读物再要重新出版,估计是更为困难了,并以此意回复里予君。许是凑巧,新浪上的一位读者亦发来纸条,希望共享电子书,找了找,发给了他。
周末,“庐陵米价”宽旭、钟镝佛像拓片题跋艺术展在万邦书店开展,本意是去见见钟镝,因为好久不曾会面了,但因宽旭方丈缺席,就受邀临时圆了个场子,与钟镝上台漫谈书法、读书,许是有半小时不到,因为主要还是在于活动安排中的插花与碑拓互动环节,观众亦不是太多。亦见吕浩,感到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