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二〇七)
(2017-11-27 12:47:27)
标签:
卫俊秀黄宾虹王中秀万君超 |
分类: 陈香榭 |
自从那天在鼎展书店翻了一下《朵云名家·艺术讲堂·卫俊秀书法讲座》以后,健忘症似乎好了许多,回家仍念念不忘这本书。在凌乱的书架中翻找,又在近几年所记书事中翻阅,看不到自己有购置此书的痕迹。隔了两三天,就去买回了,有些魔怔。这本书好在它说的是家常话,就是明明白白地说自己的习书经历以及对书艺的认知,没有高深的语言和说教,一般的读者都可以听得懂。书前对傅山书法艺术的解读是重点内容,有些观点颠覆了一些传统的书学认知,值得玩味。不好的是好多篇目中的内容有些重复,因为是在不同场合的讲座,恐亦难免,但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
当天除了买回卫俊秀的书之外,还看到一本《编年注疏黄宾虹谈艺书信集》,王中秀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出版。这本书收录了黄宾虹写与六十位师友、门生的四百零二封书信,其中有许承尧、陈柱、傅雷、黄居素、林散之、白蕉、张虹、朱砚英、顾飞等人,都是近现代艺术史上的名家。因为黄宾虹一贯的语言表述风格,文言的味道很浓,读起来比较吃力,但还是值得细品。书信以编年为序,可以系统地了解画家的艺术认知脉络。王中秀可谓黄宾虹研究专家,曾编著有《黄宾虹文集全编》、《黄宾虹年谱长编》、《黄宾虹画传》、《虹庐画谈》等多部,他为书信集所作的注疏当然就比较权威了,可以称一家之言。黄宾虹的书买过不少,比较喜欢这位画家。
到古旧书店去过一回,时间点比较特别,是在上午九点左右,空荡荡,没有人,可以听到几位店员肆无忌惮的谈笑声。依习惯要在地下一层的折扣区滞留好长时间的,但这一次去,感觉很冷,暖气似乎不太给力。更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是最里边,横梁在滴水,地面书架之间放着一个红色的塑料桶,用来接水,滴水的声音就是谍战片中经常出现的那种,周围没有人,就很瘆人。感觉这个负一层经常漏水,不是这里漏就是哪里漏,难道天一生水,补充了藏书楼的不足?多年前在此买过一册陈村文集的散文卷,就怀疑是滴水让书变形了的,但只此一本,还是勉强购置回家了。
这天在楼上书架买书两册,一本是李叔同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中州古籍出版社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出版;另一册是万君超著《百年艺林本事》,中华书局二〇一四年七月出版。李著虽说名字仅关《心经》,实际上内容比较丰赡,书中还收录有《佛说无常经》、《药师经》、《金刚经》等讲录内容,觉得可以抽出时间,把有关《心经》与《金刚经》的部分好好研读一过,长些见识。万君超的文字,有关民国艺林,多为书画界人物逸事,此类文字有一阵儿在鲁燕所编《天涯读书周刊》上以专栏形式连载过,看过不少。书后有一组《近代画人刍议》的短章,是品评林风眠、傅抱石、齐白石等人的,看他评黄宾虹,说,“黄宾虹先生在山水画技法上的造诣并不深邃,他为后人交口盛誉的浓墨繁笔山水,实际始终未出王原祁和龚贤等人堂奥,只是稍加些西方绘画元素。而他在题跋上往往心慕宋元。这有些近似董其昌,不无‘英雄欺人’之嫌。黄宾虹的疏朗清淡山水小品和设色花卉小品,在现代画坛上别具一格,堪称逸品。但后人对其浓墨繁笔山水,扬誉过甚,几至膜拜顶礼,竟不容有毫厘质疑,亦是现代画史上的一大怪事。”想来陈传席等人要看到这段话,不知会是怎样一种拍案而起的情形。
入冬天寒,单位对面医院的急救车以及隔壁消防支队的消防车,啸叫声时不时就会响起,要比一年的其他时间频繁得多,让人心烦。这些天,好些地方也不消停,火灾、虐童事件风云骤起,让人觉得不像是在人间,人类又重新返回到了原始的动物世界。可以预料的结果是,如鲁迅所说,时间永在流逝,街市依旧太平。从来如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