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事(一九七)

(2017-07-14 13:07:46)
标签:

知堂

汪曾祺

雷凡

书事

分类: 陈香榭

小暑刚过,西安这几日持续高温,日均温度在四十左右。雷凡来,归还前些日子借去的两册知堂的集子《苦竹杂记》及《苦茶随笔》。书是包了牛皮纸封皮的,问他怎么还这样不怕麻烦,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办公室牛皮纸多的是。又说前几日在网上购置了止庵校订《周作人自编文集》一套,花去四百余元。其实还是有些破费了,实体店的折扣架,以及孔网等,似乎没有这么多,没问他找的哪家网店。

闲聊约两个小时。他还带来两册新出的馆刊《西安文史研究》,算是样刊,上面刊载有自己的一篇文字《西安古迹三章》,内容为杜陵、长安杜公祠以及重阳宫。这个刊物为内刊,以前名字叫《说古道今》,大致去年,新改为现在这个名字,仅从名字看,似乎学术的味道更浓了一些。季刊,一年四期,他是唯一的责任编辑。这一期刊物上还刊载有袁培力的一篇文字《萧红在西安》,几乎是日记般的周祥,记录了萧红一九三八年在西安六十一天的具体活动情况。萧红是一位特别的现代作家,命运坎坷、才气横溢,却又短命得让人惋惜,才活了三十来岁。她的传记据说已有四十种之多,还有一种说法是在七十种左右,没有进行过详细的考索,这个数量,大概在现当代作家中,抑或上推三千年,都是绝无仅有的吧。雷凡费了一番周折才联系上了袁先生,袁氏自称他是目前国内搜集到有关萧红资料最为丰富的研究者。记得萧红传记《落红记》的作者青青女士来西安时,说到过袁先生,似乎他们亦有联系,而自己孤陋寡闻,不娴社交,那时是闭塞的。雷凡另有一册蒋纪新著《另类西安史话》见赠,西安出版社二〇一六年一月出版,属该馆馆员丛书中的一种。雷凡以为,这本书异于同类书籍,在对西安历史文献的挖掘上,在表述上,已经是有了个人的面目,并不是同类书籍的手法,抄抄文献资料,一副学术的死板而味同嚼蜡的样子。

这些天一直在读汪曾祺的几个集子,很入味。书友魏盛涛淘得汪氏早年的散文集子《老学闲抄》两册,说是品相很好,有意赠送一册存念,他留一册。在网上找了找目录,看着篇目,觉得大都熟读了,于是婉谢。不过还是应该真诚地感谢盛涛的好意与辛苦。想来,必须让自己保持一种很好的对于书籍的态度,不必过重地偏于对于版本的嗜好与收藏,而应重视于书籍的阅读的功用。几处处所,书多为患,亦无力整饬,无心整饬,懒得动,觉得集中于一处,更是没有精力的,也没有多大意思,顺其自然,身外之物,无须在意,还是不以集书、藏书、读书为累为好。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这种境界多好。

今天是七月十四日,不知为何,清晨起来,在卫生间却放起了大提琴演奏家杰奎琳·杜普蕾的曲子《殇》,竟然忍不住泪流满面,掩面痛哭起来。我不懂曲子,但听着听着,只是想哭,于是就掩面痛哭起来。她是太过于悲伤了,听起来太过于悲伤了。我告诫自己,以后,要尽量少听这支曲子,不要总是让自己陷入太过于悲伤的情境中。时间永在流逝,街市依旧太平,也许,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人,于我们的生活并无相干,甚至于偶然相遇亦会等同陌路,然而,一种人性的自然的力量,竟可以从我们的心灵深处迸发出来,而感动、感伤于他的风骨,他的境遇的变幻与不测。沈从文临死的时候说,对于这个世界,我没有什么要说的。是的,沉默亦或为最好的态度,然而,抑或亦为最为有力的态度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张有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