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渭北的桃花还来不及开

(2017-03-20 10:21:18)
标签:

知堂

生活

日记

两地书

分类: 两地书

官兄:

说来好笑,真是应了作家陈村说过的那句有名的话,“人老了容易出丑”。周末与几位同事吃酒,已是多时不见,难免就说些家常,问及他的爱人的工作情况,原来晋职已有好几年。想当年谈恋爱,对象是他爱人的同事,常见面的,好些年过去,却一时想不起来自己恋人的姓名了。要说谈的时间亦不短,应该不会忘记的。这让人感到非常惶恐,回来以后,继续想,才想出两个字,完整的名字还是记不起来。越是想想起来,越是想不起来,想必是老年痴呆症先期光临了。

这让我想起《知堂回想录》的事情来。知堂写此书时已是年过七旬了,他的记忆力真有那么好?其实不是。现在看他的文章,里边多引先前写就的文字,因为一生勤恳,几乎没有不写作的日子,所以就可以依稀检出以往的旧事。还有就是日记,或多或少,每日大抵都会记上几笔,都为日后可资查证的资料。写日记应是人生的好的习惯,可惜并不为人们所重视。记得好些年前,我的日记是一直坚持着,只可惜后来中断了。不能坚持是原因之一,另一主要的缘由,大致是觉得,自己又不是什么十分重要的人物,生活的人群中亦无达人显贵,而日常所作的事,于文化、历史亦无太大的关联,总之是心底里小看了自己,于是就不屑一写了。这样的想法,而今亦有。

有时还想,平素的写作,到底有无意义。笔下写出的尽是些速朽的玩意儿,能有多大意思?但终究还是停不下来,应该是已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了罢。不为无益之事,何以谴有涯之生?因而较多的时候,是不把自己所写的东西当做一回事的,亦不必要拿去在他人面前显摆。要说文学,真如王国维所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前人早已做尽,后人还能做出什么新花样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已至巅峰,妄言超越,大抵只能是笑话而已。而还要写,总还是文学的功用,娱情与教化使然。这亦正如我们活着,人生的活着的意义亦渐渐明白,明知道是必定会死的,但仍须拼命地活着,道理上应该是相同的。

好些事是不必深想的,想之愈深,愈是觉得人世的无聊无孔不入,倒不如浑浑噩噩的好。又是到了一年的春分的节气,天是雾蒙蒙的,灰暗里有些潮湿,很有些像是民时的天空,亦如迷迷蒙蒙的江南水景,正好以元人笔意写出。街上的行道树刚刚泛出绿芽,要走近了才能看得出,干枯的枝桠总之是有了些湿润的气质,缓缓地像是刚要活过来的样子,生命的鲜活的迹象是渐渐地浓了起来。街上的行人是不必看的,急急匆匆,丝毫没有享受生命的弛缓样子,匆忙地不知想要干什么。春雨总还是缺少,阴阴的天气,真正要来一场雨,却也下不了多少,就只是氤氲着潮湿的味道。

官兄,已是好久闭塞地生活,对于外界,已近盲目而无知,陶潜之所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正是能描绘了弟之情状。心意阑珊,亦不觉得有能让人高兴的事,只是和尚撞钟地打发日子,得过且过而已。近来偶觉头晕,像是颈椎、腰椎的病症又是加重了几分。读书总是久坐,往往不知爱惜自己,间隙活动一下。每天最好走上三五千步,一定好。

又及,渭北的桃花还来不及开。

 

     理洵于古长安

     二〇一七年三月二十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