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闵子弟——读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札记之一

(2017-01-05 13:48:05)
标签:

闵子

闵子弟

梁绍壬

札记

文化

分类: 明远楼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七有《闵子弟》云,“闵子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二子何人,经传罕见。有人至山东,谒闵子祠,见正像旁立二主,乃闵子两弟也。一名蒙,一名革,家庙所奉,必有可据,况以卦命名,尤不谬也。”大抵闵子有贤名,声名自然是史籍有载的,两弟则岁月漫漶,人多所不知了。

要说也早,闵子骞为孔子的弟子,且在七十二贤之列,尤其是他的孝名,连孔子亦大加赞赏的。“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实就是说的闵家的旧事,典故称鞭打芦花,抑或单衣顺亲的,总之典名不少。此事自《论语》、《史记》而下,多有所记,有古文题名《闵子骞》的,则言简意赅,为世人常相引用,“闵子骞,名损,鲁人也。父娶后妻,生二子。子骞为父御,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遂视如己出。”只是缺少了“失辔”之后,父亲恼怒,鞭打其衣,棉袄破烂而芦花乱飞的情景。闵子的孝行,实是出于维护家庭团结的考量,利弊自然亦是分明的,而于人心世故多有醒喻,亦正是儒家价值观的完美呈现,所以历朝历代,多以此事为教科文本,绵延而不绝。

闵子祠在山东,亦不止一处,梁绍壬虽有澄清的意志,惜乎仍是语焉不详。闵子虽为鲁人,其实在他的父辈,就已徙居至宋国相邑一带,亦即今天的安徽淮北相城周围了,萧县据说还有一个村子,名称亦颇复杂,称“鞭打芦花车牛返村”,简称“车牛返”的,即为闵家旧事的印迹。而闵子祠,不只山东、安徽,其它各地,亦应是星罗棋布的。梁氏又言闵子弟名,“一名蒙,一名革,家庙所奉,必有可据,况以卦命名,尤不谬也。”显然是言之凿凿的评判,大致亦有误判。古来多有撰书家乘的习尚,又有资料言说,继母乐氏,或谓姚氏,所生二子,一名“需”,一名“如”,且并不否定“蒙”、“革”二字,当另存一说。史籍浩繁,往事不可追,往往传承的,毕竟还是它所要表达的精神要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掺沙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