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一七八)
(2016-09-13 12:17:45)
标签:
邱振中李福眠郭诩书事 |
分类: 陈香榭 |
忽然想出去走走,首先想到小雁塔,等上了公交车,才发现身份证不在身上,不能换取门票,于是决定到美院的湖边坐一会儿,亦不必换车。秋天的下午,太阳很好,又有一点点的风吹着,让人觉得神清气爽。像是还没有开学,校内的人不是太多,湖边很是安静,只有几位年轻的母亲领着小孩在指指点点,观看水面上游动的鹅群。湖边的两个亭式建筑,原来是一家餐厅,现在似乎闲置了下来,亦是萧肃地矗立在绿植中,没有一点儿生气。站在湖边看一排排的拴马桩,桩头石雕的动物与人像表情多变,各各不一,很有趣味,心里就猜测,原先它是栽立在怎样的人家门前呢,主人让他(它)是这样一种表情。
在湖边滞留约半个时辰,离开后又在校内小树林的木台上坐了一会儿,原来几乎每次都能看见流浪猫的影子,这回却没有遇见。有人走来走去,多为学生,亦无太大的趣味,出门就在北侧的书店里翻翻书籍。购得一册邱振中写的《笔法与章法》,江西美术出版社二〇一二年九月出版,以前似乎出版过。多年前买过他的一本《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亦记不起来塞估到哪里去了,没有认真钻研,印象不是很深。无聊的状态有时觉得很好,没有承天应命的压力感,浑浑噩噩让人感到很舒服。是的,勺子就是勺子,勺子舀水,怎么可能舀得过锅呢,何必处处和自己过意不去?
收南京董宁文先生转发微信一则,“吾购书话之著,时下,谨止于知堂、耕堂、瓜蒂盦、来燕榭。然于素昧平生之理洵,其著《猎书记》,我偶检浏览于海上博库。恂恂坦率,悦然购归。又于编辑部,与同仁聊及是书,不虞,得同好李凌俊女史,贻赠《与书为徒》之复本。噫,洵古人之态度。二书逐页读去,简睿之文,融于金石书画;不闇此道艺,为文终不妙。复以有意化无意,以有形会无形,无跟屁虫谀溷之三俗,有雪夜访戴,艾而著书之逸趣。”是转自沪上李福眠先生的,文中多奖掖之辞,不胜惶恐,尽快复信表示感谢。李福眠先生的书,亦曾购置多部,《疏林陈叶》是其一也,多年前阅读,可谓受惠多多,先生书话名家,小著能入法眼,且多赏誉,自然是欣慰的事。
出版社托运《魏晋风流多少事》毛边本数十册,是要求作者签名的。小十六开装帧,纸张也好,高挑而俊朗,很是喜欢。书封的画,是截取了明郭诩《东山携妓图》的一部分,大抵是说谢安的逸事,于这书的内容与风格来说,亦算是很搭。书封设计最初有好几个方案,现在看来,这个仍然是最好的。切口本样书大致要在中秋节后至达,因为走的是汽运,是要慢一些的。去年下半年,这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年底前须赶完稿子,上下班的路上,都在思考状态,甚至于吃饭时,都在发呆,有好几次都被同事问道,你在想什么?想来还是很充实,蛮有味道的。
又是一年中秋时,时间过得很快,回望今年,并没有写出几篇像样的文字,这是很可怕的。其实是书读得少了,没有深读下去,网络与微信几乎占去了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晚上休息似乎亦受到过影响,这种状态延续下去很不好。还是怀念几年前的读书生活,作读书札记,尽管是有抄书的嫌疑,但至少是在扎实而认真地读书。这种好的读书方法,应该坚持下去,让自己真正静下心来,多读几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