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教馆——读何正璜《西北考察日记·西安记》札记之二
(2016-02-29 14:51:11)
标签:
王子云何正璜西北考察民教馆文化 |
分类: 长安行 |
《日记》一月五日云,“团员等今日迁至民教馆。”次日又记,“云又出去看房,据云民教馆尚有小房一间,可供我二人之用。”八日又看一次,至九日,“午后,由中国饭店迁来民教馆,所住之房约有十二张席之大,地全为厚砖所铺,但不见潮湿,颇能居住。”接着叙写清理、布置房间事宜,凡二百余字。
民教馆全称为陕西省立民众教育馆,成立于一九三一年二月。大致清末至民国,民众启蒙教育思潮兴起,各省都有民教馆成立,且下沿至市、县,承担群众文化工作任务。陕西省立民众教育馆馆址在西安西大街马坊门,阅览室在北街体育场,讲演厅在钟楼。内部组织机构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要求,设立有阅览部、讲演部、健康部、生计部、游艺部、陈列部、教学部、出版部等,开展扫盲、科普、家事教育、宣传生计、举办讲座、出刊办报等活动。考察团为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是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批准成立的,省教育厅安排考察生活事宜亦为分内之事。
马坊门位于南院东部。所谓“南院”,是指陕甘总督部衙门,和西大街对面北院门北街口的巡抚部院衙门,亦即“北院”相对而言的。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一九〇〇年十月携光绪帝西逃至西安,先是在南院落脚,稍后即迁至北院临朝,北院被称为行宫,成为当时国家行政中心。马坊门就是官府和驻军养马的地方,慈禧西狩,次年离开西安的时候,全国各地向她进献的宝物剩下一些她看来不值得带走的,如她睡过的龙床、安吴寡妇送给她的十二叶紫檀木屏风以及一些瓷器等,就都留了下来,在原正学书院北院楼房保存并陈列起来,名为劝工陈列馆,民间称“亮宝楼”。正学书院系宋时张载讲学处,至清时该书院仍然设立,只是在康熙初年把部分建筑拓入到总督部院了,亮宝楼即是一部分,亦即马坊门所在位置。这个陈列馆,而后改为“民众教育馆”,又收集了一些古玩,还曾展览过日机残骸,实际上是西安最早的文物历史博物馆。清宣统元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图书馆一九一四年也由梁家牌楼迁至亮宝楼,是当时中国西部最早和规模最大的图书馆,曾一度更名为中山图书馆。二〇〇一年,省图搬迁至南二环,原址成为陕西省地方志馆办公地。
二〇一二年,亮宝楼得到修复,文物部门提出保持楼外砖墙及土芯墙的整体性,抢修维护使用传统工艺、传统材料,最大程度地保持文物的真实性,一些附着建筑、门楼也进行了保护性修复。丙申正月下浣一日,我从五味十字下车,穿过南院门,站在正学街南口马坊门的街牌下面,隔着围墙,看着已经修复一过的亮宝楼,看着门楼上于佑任题写的“中山图书馆”字样,倍感亲切。而后穿过正学街,沿西大街西拐十余米,走进省地方志馆大院,在最南边的楼下,又从铁栅栏门呆呆地近看亮宝楼,心里无限感慨。一九四一年一月,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一行八、九人,入住民教馆,恍然中,却像是昨日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