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事(一六三)

(2016-01-29 11:21:12)
标签:

止庵

何正璜

贾平凹

书事

分类: 陈香榭

万邦书城关门前又去过一次,现在想起来也像是好久以前的事。心想着,还是买两本书作为纪念吧,会员卡就不须用了。选中一册止庵新著《风月好谈》,是商务印书馆二〇一五年十月发行的本子。封面装帧素面朝天,是自己喜欢的风格。关于书名,止庵在序中有所诠释,但我读来仍觉得恍兮惚兮。收在集子中的文字是作者近年来写就的书话一类比较杂乱的文章,亦有书信、答问等内容。止庵文字阅读起来实觉得枯燥而甚无烟火气,恐于一般读者终究还应有些隔膜,在自己亦只是耐心地踅摸打发一点无聊的光阴罢了。

何正璜著《西北考察日记(一九四〇——一九四一)》是中华书局的本子,二〇一五年二月出版。这本书记得以前别的出版社好像印行过,中华书局本这次整理得较为清爽了一些,就是日记的排版格式。书后附有李廷华的一篇文字《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的成立》,可作为背景资料了解。在书店站立翻看了一些内容,看他们在现在回坊区域的考察内容,很觉凄凉,大致那时,西安城里人迹稀少,到处都是颓废的样子,几座清真寺亦是荒败不堪,普通的民宅则更是寥落欲倒,人物的出现也是和幽灵一般,俨然鬼界。整理者为王蔷、任之恭、崔文川。崔文川比较熟。这本书的整理很有意义,对于西北地区文物、艺术等方面的历史现状有很为客观的记录,是不可多得的民时记实资料。 

一月下旬有天夜里在荞麦园美术馆参加了贾平凹大讲堂第二讲活动,微信报名的时候知道是由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对这个机构一直搞不清楚怎么回事,把它和木南主持的贾平凹艺术馆常常混淆,其实不是同一个机构。第二讲的现场对这个机构的主持人,以及聘请的研究员有一个颁证的环节,才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第二讲学术主持为韩鲁华教授,主讲嘉宾分别是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学昕、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幸谦。他们分别就贾平凹的作品及其创作情况进行了主题演讲。开始人多为患,老贾现身成为高潮。他在现场呆了有十来分钟就匆匆离去,座位慢慢空了下来。我的周围有好几位人称经理的人物,也不过是借着这个机会年底见见面罢了。说是读书会,其实商业化的气氛很浓,有人喜欢折腾,有人亦喜欢被折腾,见怪不怪了。见到一些熟面孔,与网络上的照片相差太大,觉得现实很没有意思。过来过去也就是那么几个人,亦觉得很是无聊。关于对贾平凹的研究,有人以为费秉勋的《贾平凹论》仍然是一本重要的论著,多少年过去,无论作者,还是论者,都有不可超越的地方。

    年底很是忙乱,把七、八年来所写的有关《世说新语》品读的文字整理一过,大约有十万字的样子。去年写得多了一些,大致估算,当在六万字左右。琐碎的时间很是可怕,实在是滴水可以穿石,细水就怕长流。可以想象,原来我们的人生,有很多的琐碎的时光都被流失掉了,是很可惜的事。当然,也想起施蛰存的话:人生谈不上什么意义,不过是顺天命、活下去、完成一个角色,角色的阶段性很强,都是一段一个时期,角色随之转换。我们也不过都是在尽力地完成一个既定的角色而已,归根结底,倒和他人能有多大关系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