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遗珠》
(2015-10-08 17:59:17)
标签:
野水《遗珠》微信公众号 |
分类: 序与跋 |
野水兄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取名《遗珠》,是决意要做一回主编的。自然,他原本就是做过主编的,编过报刊、杂志和图书,但正如他所说的,从来没有做过真正意义上的主编,“遵命”大致一直是第一要著,自己亦不过是讨口饭吃而已,因而自己的“主编”的标准,似乎就没有完全地实现过,这回依了微信的平台,是决意要圆了梦的。
在微信的朋友圈中,有许多的朋友,亦是申请了公众号,也都在自己做主,做着主编,有好些办得相当好,品味自然亦无可挑剔,只是有时,不能持续着做下来,成为缺憾。大致要坚持着做好一件事,实际上是世间最为困难的,于野水兄,这样的担心,亦不能算作多余,这也是自己迟迟地不愿违了他的好意,写下这一篇文字的原由。后来想一想,觉得大可不必,花开花落两由之,凡事较真,自然无趣,写亦只是写了罢。
他取名《遗珠》的本意,是想说捡拾被喧嚣遗落的文字、手艺、影像等,倘以文章家破解文字的做法,则这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读起来就有着太多的涵义。在喧嚣中捡拾被遗落的珠玉,文字、手艺、影像等等,不尽一一,凡是符合了自己的审美的标准的,都可以收入其中,再展示出去。世间是何等繁华,珠玉满堂,怡然花醉,然而终究有没于繁华之外的遗落的散珠,捡拾于怀,自然亦能有一时之佳趣,而又能娱己之外娱人,则终究还能算是人生的有益的事。
自然地,亦能让人想起和氏璧的旧事来。此事相传久远,最早是见于《新序》、《韩非子》的,卞和氏采玉于三清山,得和氏玉,献于楚朝,玉工多不识,历三朝而双足斫,后为楚文王识荆,凿以为器,名之曰和氏璧,而后战乱寥落,归之于秦,秦作玉玺,唐以至于五代,终究遗落而不见了。则世间传奇,绵延而不绝;则卞和氏之坚忍不拔,为世所颂。自然地,因寄所托,亦是期冀《遗珠》的发愿,除有识珠的慧眼而外,坚韧着做将下去,都为十分必要的事。
大浪淘沙,江河寥落,细涓之喜,亦为人生的可爱的乐趣。正是秋天寥廓的天气,登高自可以望远,偶然地想起野水兄皓首庞眉,与年齿极不相称的影像,却还有着对于艺术的不舍以及深深眷恋的情怀,敬意则是自然而生的,但愿他的《遗珠》,不仅仅只是朋友圈中的《遗珠》,相信更多的人,慢慢也会与它相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