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柔然人与柔然汗国。公元四世纪至六世纪中叶,柔然人曾经在今蒙古草原上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游牧国家。柔然族是鲜卑族的支属。在五世纪时,柔然汗国的版图东起大兴安岭,西逾阿尔泰山,南自大戈壁,北至贝加尔湖以南,包有准葛尔盆地,一直和天山以南的焉耆国交界,成为亚洲东北部的一个强盛的国家。在此前,还处在氏族社会末期。P650-652
153、柔然人是北魏王朝的强敌,纷争不断。北魏太武帝时和亲。公元四四九年,北魏太武帝乘吐贺真新立,亲帅大军北伐,收其人户畜产百余万,柔然怖威北蹿,不敢复南。而后管理上向中原学习,生产力大大提高。亦曾与南朝联手,抵御北魏。如斯大林所说,柔然国“是一些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语言的部落和部族的集合体”,它“不会有自己的经济基础,而是暂时的不巩固的军事行政的联合”,于是很快就因构成柔然汗国主要部分的高车族人独立运动的成功而趋于瓦解,最后因为突厥人的兴起而倾覆了。柔然在塔里木盆地的霸权,不到三十年就宣告结束了。在公元五五四年,西魏宇文泰消灭了柔然。P652-657
154、高车。与匈奴近属,语言土耳其语系,在汉代称之为丁零,或丁灵,至南北朝时始有高车或敕勒之称。分布在今从贝加尔湖以北的安加拉河流域一直到叶尼塞河的上游。在汉时有一部分进入中原,而后被灭或汉化了。高车人过着游牧生活。在北魏时经常被洗掠,要缴纳赋税,服兵役,亦有反抗,但很快被镇压。P657-660
155、漠北高车人则受柔然人侵袭,战事频仍。他们曾在今新疆吐鲁番县西北建国。朝廷内斗激烈,政权更迭反复,至公元六世纪第十年代,就已经消失了。P660-662
156、突厥人与突厥汗国。突厥是六世纪初叶崛起于阿尔泰山西南麓的一个强大的游牧部落结合名称。突厥人原居住地与龟兹,即今新疆库车县临近。突厥在公元五六三年前后,已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的一个强国。他们过着游牧生活,以狼为图腾,随水草迁徙,以畜牧涉猎为务。后创造突厥文,书字类胡,而不知年历,惟以草青为记。突厥与北齐、北周争斗频繁,战乱不断。公元五七八年,突厥进攻酒泉,当地军民点燃玉门的石脂,即石油原油,焚烧其作战工具,逼其退却。据说这是中国人在历史上第一次利用石油击败敌人。P662-667
157、西北各族。鄯善。本名叫楼兰,楼兰王的都城在今新疆若羌县卡克里克。北魏时与中原政权有所往来。南北朝时曾被高车人侵掠,破坏得不成样子,此后就被土谷浑汗的势力吞并了,人民散居周围各部落政权。P667-670
158、伊吾。亦作伊吾庐,即今哈密。西晋王朝在今哈密设置伊吾县,隶敦煌郡。后被柔然攻逼,而后并入北魏版图,直至隋代,设郡归属中原王朝。P670
159、高昌。高昌地处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六十里处,汉时设置屯田,东晋咸和二年前凉张骏于此设郡,后凉、北凉沿袭不改。魏灭北凉,时公元四三九年,统治高昌二十年之久。至公元四六〇年,始为柔然汗国所并。柔然人以汉人统治汉人,政局混乱,高昌椈氏王朝成立后,稳定了一些年。他们深受汉文化影响,习汉籍经典,服装也效仿汉人。种植业比较发达。与内地与波斯都有物资与金融交流。派遣使者出使中原王朝频繁。P670-674
160、焉耆。在今新疆焉耆县,城邦,方二里。后四百里,国内凡九城,东去高昌九百里,西去龟兹九百里,中间都为沙漠地带。与内地亦有交流,至魏晋时衰落。在此周围,又有龟兹、于阗、渴盘陀、疏勒、乌孙、悦般等民族,《汉书》、《魏书》、《大唐西域记》等典籍多有记载,境况大致类似于前述各族,所谓历史的时代风貌相近,都与中原朝廷有所纠葛。P674-682
161、西境各族。吐谷浑。是徒河鲜卑慕容氏的支庶,在今甘肃临夏,青海西宁一带。属部落国家,魏晋南北朝时与周边小国,交战频繁,亦曾一度强盛。吐谷浑人过着游牧生活,与南朝经济文化联系密切。P682-688
162、附国。在今西藏昌都地区,南北八百里,东西千五百里。魏晋南北朝时,大概已进入阶级社会,并已产生了真性的王,但氏族制残余还严重遗留。东北是羌族聚居区,西面直接女国。女国,地居土谷浑汗国西南,可能是今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在南北朝末,还是世代以女性为国王,故称女国。国内丈夫,惟以征伐为务。女子社会地位优越。又有宕昌、邓至羌、党项各族。P688-69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