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够味的方英文

(2014-09-11 18:31:51)
标签:

方英文

理洵

人物

纪事

分类: 群贤庄

    这些天写的文章太多,弄得不会写文章了。前者是指别人命题或者应酬的文字,后者是指自己随意为之的文章。天一直在下着雨,文字也感觉是湿淋淋的,有时还有些发霉的味道。在雨天里看天,或者读书,都和以往有些明显的区别,有些压抑,有些沉闷,有些颓废,有些清寂。室内的绿萝却一直在长,长得人心里木乱。

    还是要找些事折腾一下,才觉得热闹。于是就看微信,看到著名作家方英文先生转发别人写自己的一篇文字,题目是《方英文的幽默》。文章不长,要说也就是抄录了作家博客中的两段文字,但足以让人为方氏幽默所笑喷。文章抄录有节略,为了再让自己畅快畅快,还是按图索骥找到了方氏原文,是《祝福作家协会》中的一段,全段抄录如下:

    坦率讲,我过去对作协没有好感。这源于《延河》杂志。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文学正红火的时候。当时我在商洛工作,已在全国各地发了些作品,却是本省的《延河》除外。这其实原本也没有什么,很正常的事,因为刊物各有其口味与标准嘛。但总觉得憋屈。于是继续投稿。终于接到一篇小说的采用通知,很高兴:买了烟酒花生米,以及卤猪耳,吆喝文友们大嚼一通。可是四个月后,小说稿被退了回来。这不是拿我当猴耍么,咋有脸见人呢!一气之下,写了封措辞严厉、话很难听的责问信。谁知惹了乱子,信被转到商洛宣传部。领导严肃批评了我,并转达了《延河》意见:说我这种狂傲不驯的人,不在作协培养之内;也不予接收为会员。我躁了,再回一封檄文,扬言我就没想过加入作协,请我入我也不入!“母鸡下不下蛋,”信里的这句话最是记得,“难道取决于是否加入母鸡协会!”当时的《延河》编辑,我的学妹张艳茜后来告诉我:“你的信炸了编辑部,‘母鸡论’一时广为流传。”我的另一句“名言”也曾流布许久:“评论家辅导别人创作,犹如太监教人做爱。”这都是少年轻薄之妄言,无非“粪土当年万户侯”罢了。如今年过半百,每每开言之前,总要先想想“口德”二字。

    这篇文字是今年春上作家应约为省作协成立六十周年而写的,其实好看的地方还多。这时他已被成功当选为省作协副主席,抚今追昔,不得不让人慨叹,世事真是难以逆料,不能不佩服古人三十年河东河西之说。但这不关幽默大事,“母鸡论”和“太监论”实能让人开怀一笑,忘乎所以,实应编入幽默笑话大全,而与《笑林广记》中的段子相争辉;再学术一点地说,方氏“两论”也为中国文论史添加了新的内容。鉴于此,亦想着与先生幽默一回,就在微信中评论到:

    “坦率讲,我过去对作协没有好感。不过,自从当了作协副主席,觉得作协还是蛮好的。母鸡虽然没有加入母鸡协会也下蛋,但蛋与蛋是不一样的,比如鲁奖就几乎不会光顾协会之外的母鸡。这样母鸡也和公鸡差不多。我虽然口德不好,但大家都尊敬我,称我为方老,我的毁誉在民间。”方老这一段话更好,怀疑不是你写的,难道和方家书法一样,有了赝品?

    何等智慧之人,迅疾回复到:此洵公小说家言也——赶紧写小说!他的劝我改行,已不止一次,记得有一回见面,电梯口都要告别了,忽然叮嘱道:“你是书评家、藏书家,文章全在书房里写的。书房书房,不能只写书事、不写房事啊!”我说:“房价一直在掉,写出来也不好卖。”

    《方英文的幽默》一文作者最后的结论是,“不孬。文人要有点真诚的狷介,才够味。”不错,方老英文先生还是蛮够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