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理洵
理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713
  • 关注人气:1,8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事(一二一)

(2014-06-13 12:44:48)
标签:

知堂

黄裳

马治权

文化

分类: 陈香榭

    书事(一二一)
       周一从家里往单位带了两本书,一本是黄裳的《来燕榭文存二编》,一本是邓宝剑的《玄理与书道——一种对魏晋南北朝书法与书论的解读》。这是两本常翻的书,书中的有些内容,这几天写文章要原文引用,也可能不原文引用,属于备用的准备。陆续地给单位从家里带书,或者从书店买书,单位的柜子已经是不能承受之重了。记得前年搬过来,柜子还是空的,当时也毫不在意,亦无意于立即填满,两年过去,自己忽然就满了,时间真是可怕,它能不知不觉中改变许多东西,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黄裳在书中文字《苏东坡是一堵墙》末,谈及知堂的一件事,提及其在诗中自比于东坡,引来讥评。原文说,“周作人在南京狱中曾作诗,‘恰似乌台诗狱里’,过去号称知堂四大弟子之一的俞平伯,得见周诗较晚,已在一九八三年。其致叶圣陶书云,‘周出近题画梅诗示客,已颇觉奇,句云,东坡风貌不寻常。竟自比东坡,可谓奇中之奇,读之令人寡欢。’(一月十八夕)(见《暮年上娱》)”又起一段云,“俞平老的感慨是不错的。周诗的奇处在借喻之奇。苏东坡犯过‘错误’,充其量也不过是政治上的‘错误’,应属‘人民内部矛盾’,政见不同而已。周作人犯的罪是‘叛国投敌’,岂可相提并论,此其所以为‘奇’也。”可见文人慧眼,有人要想“躲在东坡这堵墙下挡风”,是多么不容易。

    和马治权先生,贾妍、朱强等人在蓝田白鹿杏园有一次采摘活动,那天上午稍微下了些雨,约是有一个时辰,天放晴,太阳出来,杏园里还有些湿滑,一行人提了箩筐就在杏林中穿行、采摘。后来看先生微信,原来在六百多亩的园子中,还有一处“陈忠实旧居”的所在,杏园作了标识牌,就都在牌子下留影,只可惜自己走了岔路,是和名人旧居失之交臂了。杏园在灞河之侧,周围一带都属白鹿原地界,三月立春时节,漫山遍野的杏花怒放,一时风光,岂与人同,想象着,亦是景致不一般的好。

    与先生说好,请他为办公室写一幅书法作品,他说写什么,我说看他前些天为别人写的“君子不器”好。他说那就写。还一同商讨落款的事。过几天写好了,去取,实是大快人意。先生落款道,“语出《论语·为政》,又《易传》有云,形而上之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君子不器,实人生修为之至高境界也。然此至高境,却与人之性格有关也,属强者之选择,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者难以企及。三三堂主,马治权。”我调侃说,办公室太空,能有马老师一幅字挂在墙上,也显得有文化。先生说,你整天看书,本来就很有文化。先生是长安城里的文化名人,文化名人说谁有文化,那自然多少还应是有一点,心里暗自窃喜。先生又为益轩小朋友的汉张迁碑集字临书条幅题款,奖掖后进之情,亦是令人感佩的。

    收南京《开卷》。收吴昕儒的文字集子《天堂的纳税人》,青女士放在床头看,有一天忽然说,文字很好。她还带回一册《中国大书法》,本期人物专题讲吴昌硕和王蘧常。记得去年的一册,专题人物是白蕉和齐白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