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理洵
理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713
  • 关注人气:1,8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事(一〇四)

(2013-10-04 17:39:51)
标签:

钟叔河

周实

杨栋

眉睫

文化

分类: 陈香榭

    正是国庆假期,无事就偶然在书堆中翻出了今年的第四期《随笔》,其实第五期已经买到手了,四期却还没有看,所买的很多的书,境遇多年里也和它差不多,大致习惯使然,不说也罢。书中有篇周实写钟叔河的文字,还是有些看头,尽管文中有很多的内容,尤其是引文,以前大多读过,但重读也还有趣。周实原来是《书屋》的主编,名字是很眼熟的,还有一本《齐人物论》的书,他为作者之一,曾引起过文学界的躁动,现在想起来,文学评论界似乎也不会再有那样热闹的情况出现了,文学的式微,连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亦不过如此,精神不起来,秋日黄花,冷落是实在的。

    周实说到钟叔河的敏感,举例说他从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全集中发现了二者的不同,并引用钟氏的文字说,“曾集一百四十卷中,有七十卷是创作和编辑的诗文,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文艺作品和学术著作,另一半才是奏稿、书札和批牍;李集一百六十五卷,则全是奏稿、函稿和电稿……抒写个人情怀的诗文却一篇也没有。难道真如有的人所说,曾国藩有学有术,张之洞有学无术,李鸿章有术无学么?”这实在是十分敏感的发现,如果与当今的实际结合着想,那真如周实所言,此文的口子开得很小,扯出的东西却是不少,而且好看,引人思考。以不佞的观察,现今很多的所谓场子中的人,恐怕连一张请假条亦不能写得规范,而遑论什么学与术了。

    钟叔河在二〇〇年写与周实的一封信中,有段话亦很有意思,“诗有汪国真,文有余秋雨,宇宙间自有此一种文字,亦少他不得;但居然风靡一时,群奉为圭臬,则读者水平可以想见,可为太息也。窃意文当思想见解为主,文笔实为余事。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但这须先有值得‘行’又能够‘行’的思想见解,而出以含蓄有味的文字,则相得益彰。若徒以摭拾古人洋人文事为能,纵使‘做’得出汪国真、余秋雨式的‘作文’,似亦不足道。”一去十余年,现在读读这段话,也是有些意思的。

    已经有好些日子了,收到山西沁源梨花楼杨栋先生寄来的两本书,一本是新出的《文蛇集》,毛边本;另一本是《杨栋与孙犁先生》,梨花楼出品。看《文蛇集》后附录的杨栋编著书目录,先生已经出版的书已有五十三本之多,当然,梨花楼,在全国读书界,也是很有名的。先生附赠自书四尺条幅一幅,“出手十万言儜见波澜生眼底;入心五千卷已无糟粕在胸中。”很是喜欢。又收江西进贤文联胡磊春寄赠《文笔》四册,此为民间读物,季刊,在读书界亦颇有名,虽为读书类杂志,但亦突出当地文物、文献内容,很是完美地结合着,能做到珠联璧合,天衣无缝,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收眉睫寄赠自著《童书识小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聊以记之
后一篇:初读木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