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的“好玩”

(2013-09-02 15:49:33)
标签:

鲁迅

陈丹青

人性

神性

文化

分类: 陈香榭

    陈丹青《笑谈大先生》中有很大的篇幅在说鲁迅的“好玩”,只有他这样“好玩”的人才能有如此“好玩”的举动,一如他文中所说,现今吃鲁迅饭的人,亦即所谓的专门研究鲁迅的专家,全中国据说亦有两万人,而说鲁迅“好玩”的也许只有他一个,况且他一定还不愿让自己加入两万人队伍中的一列。这倒是一件“好玩”的事,虽然专门的鲁迅研究家不见得就没有研究过鲁迅的“好玩”,但“好玩”两字一经陈丹青的口里说出,不“好玩”几乎就成为罪过,因为他颠覆着一种观念,还有习惯。

    鲁迅只有“好玩”才是生活中的鲁迅,才是文人的鲁迅,亦才是从神坛上走下来的鲁迅,这样看过去才是对鲁迅的尊重和解脱,亦才是对读者心理的救赎与解放,一切神秘的物什,揭去华丽抑或整肃的包装,要回复本来面目之时,终究是皆大欢喜,而于鲁迅就显得极为重要。设想彼时,先生曾做过一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的文章,如是说,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然而对于圣庙,那些权势者也不过一时的热心。因为尊孔的时候已经怀着别样的目的,所以目的一达,这器具就无用,如果不达呢,那可更加无用了。

    接着还说,中国的一般的民众,尤其是所谓愚民,虽称孔子为圣人,却不觉得他是圣人;对于他,是恭谨的,却不亲密。但我想,能像中国的愚民那样,懂得孔夫子的,恐怕世界上是再也没有的了。不错,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这就是“礼不下庶人”。成为权势者们的圣人,终于变了“敲门砖”,实在也叫不得冤枉。和民众并无关系,是不能说的,但倘说毫无亲密之处,我以为怕要算是非常客气的说法了。

    先生是怎样的清醒,又是怎样地洞察玄机,因而,他应是不屑于做“敲门砖”的,但他不做,又有着自己的无奈,看来已是早已如此,黄乔生在自著《鲁迅:战士与文人》序中,引用鲁迅到革命策源地广州的一段话,很有着无奈的意味,“我到中山大学的本意,原不过是教书。然而有些青年大开其欢迎会。我知道不妙,首先第一回演说,就声明我不是什么‘战士’,‘革命家’。倘若是的,就应该在北京,厦门奋斗;但我躲到‘革命后方’的广州来了,这就是并非‘战士’的证据。不料主席的某先生---他那时是委员---接着演说,说这是我太谦虚,就我过去的事实来看,确是一个战斗者,革命者。于是礼堂劈劈拍拍一阵拍手,我的‘战士’便做定了。拍手之后,大家都已走散,再向谁去推辞?我只好咬着牙关,背着‘战士’的招牌走进房里去……”无奈自是无奈,但一定也能看出鲁迅的“好玩”,当然后来,他死了,他的无奈就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虽不愿,但一定亦是呼天不应,无以奈何了。

    鲁迅的“好玩”,自是他人性的表现,因了其它的需要,人性亦有所拔高,忽然就不食人间烟火,神性十足,连本来的面目亦是看不清的,岂不为时代的悲哀?以至于他的种种的不愿,已不为他所能改变的,但他的“好玩”,却是真的,陈丹青说得出,亦正是陈丹青的高明。秋虫禁鸣,陈丹青说此话,已是有八年之期,闲来无事,抄抄黄纸之上的旧话,终究感兴趣的还是鲁迅的“好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黄庭坚之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