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火花的话题,我们已经从清末民初说到共和国成立前夕,这一时段我国火花的成长发展状况,大致轮廓就基本清晰了,总之,最初的火花,颇受着日本、瑞典等外来品的影响,模仿的情况很为普遍,后来则是有了大的改观,自主生产变为主流,但纸张粗糙,工艺不良,设计较为随便,平民化的色彩浓厚,都为它一时的特点,而且它的功用,亦由最初只求美观,逐渐扩展,宣传、广告等功用日益明显,它的文物属性与欣赏价值亦受到广泛关注。
火花的收藏,其必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喜爱的人慢慢增加,于是便能成为一种产业,在那个时候,名人对于火花的喜爱,亦为火花收藏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胡适、梅兰芳、钱化佛等一代上海滩的社会名流都曾是火花的“玩家”,有一年里美国《生活杂志》记者到胡适的住宅采访,看到了大量的胡氏收藏的火花,大为惊讶,后来就在采访记中的胡适照片旁加上一行字,“火柴盒贴收藏家胡适”,于是,胡适出外讲学,便每有学生以火花相赠,胡适亦有了“火花博士”的美誉。
火花种类繁多,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数量亦极为庞大,收藏是须讲究些归类方法的,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年代分类法,把火花按出品年代为序进行分类,可观察一个时期火花的品种、质量及特点等;地区分类法,按各地火柴生产厂家分类,编目较为清晰;档级分类法,根据火花的设计、印刷、用纸等把火花分为高、中、低档三类,对研究火花的设计和印刷很有帮助;专题分类法,把相同题材和内容的火花集中在一起,便于研究、欣赏,专题一般分为政治生活、风景名胜、文化艺术、宣传教育、体育卫生、动物植物、科技交通等内容;品种分类法,按照火花的形制分为卡标、贴标、卷标三大类,然后再按地区、厂名分成小类,这种分类法的特点是便于装订成册;艺术形式分类法,按照火花图面上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流派来分类,优点是便于研究火花设计艺术,了解各种艺术表现形式。
当然,作为藏品,火花的收藏亦存在保养的问题,与集邮、集币等收藏行为相类,不外乎防霉、防潮、防火、防虫、防尘等,这些都是纸质收藏品应该注意的大忌之处,在长期的火花收藏活动中,收藏家已掌握了非常成熟的经验与做法。我们从一枚枚小小的火花中,不只是看到了单纯的火花图案,欣赏的是自然风光、风土民俗、社会变迁,更多的是了解了历史、美学、文学、印刷工艺等领域的知识,这些,于我们来说,何尝不是在享受着一幅幅魅力无尽的美的风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