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事(九八)

(2013-06-09 13:00:18)
标签:

黄裳

黄永玉

张艳茜

王春新

文化

分类: 陈香榭

  读《爱黄裳》。窗外有雨,风大极。这本书是〇八年买的,有些篇章断断续续地看。黄永玉写的那篇,里边说,他有回问黄裳的女儿容仪,你听过爸爸开怀大笑过吗?容仪说,是吗?他有过大笑吗?这让黄永玉想到他与黄裳、汪曾祺年轻时在上海共同度过的岁月,当然就想说说黄裳的大笑。是说星期六或者是星期天,他们三人吃完饭往回走,过四马路,黄裳与汪曾祺喝得微酲,在前边走,他在距他们二三十步的后边走,“说时迟那时快,斜剌里闪出两条婆姨,一个挟我一边手臂,口里嚷着‘先生帮帮忙好伐?先生帮帮忙好伐?’往弄堂里拖。挣扎了好一会,两位女士才松了手,这时我听到黄裳那放开喉咙的笑声。”黄永玉说是一种“山东响马似的大笑。”“在我的回忆中,黄裳的朗声大笑,是我友谊的珍藏。”

   这样的笑声据说后来不曾有了,他的女儿容仪没有听到过,其他人就不会有听到的机会了。人在年轻时真好。后来也很少看见汪曾祺与黄永玉交往的文字,不过黄裳写黄永玉,黄裳写汪曾祺的文字,读来倒是入味。何满子说黄裳,用了七十多年,写了五百多万字,想想都觉得他勤奋。

   到省作协办事,带了本《与书为徒》给张艳茜老师,听说她在,就去拜访,她一直笑呵呵地说话,说我想都不可能给我送书了。我说怎么可能呢,只是送得晚了些。记得一次见面,她让我送一本书给她,我一直记着这件事。她送了我三本她的书,散文集子《远去的时光》、《城墙根下》,以及新近出版的传记文学读本《平凡世界里的路遥》。她要开会,不能打扰,匆匆而别。本来也想去拜访一下邢小利先生,张老师领我敲他的门,人不在,只好作罢。后来我想,张老师一直让我心里尊敬着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笑,纯真、无邪,而又善良、友好。

   应懒园之嘱为王春新书法作评论文字一篇,王春新先生现为中国书协理事、省书协常务副主席,省武警总队司令员,少将军衔。我于此道,本为外行,但无意为之而偶一为之,时于此间,得少佳趣,就常有些私下的自足,不过此时,在陕西,谈论书法,或者文学的事,都是冒险的行为,不知哪个方位的冷箭,会从不确定的时间不择方式地射将过来,都会让人感到不爽,实在是自寻烦恼。当然我更相信费秉勋先生的话,“最近许多人都在说书法的事。在西安这个特殊的地方,这事甚至带一点全民性,因为不久前这里发生的一点书坛小地震,全国都有些震感。但这如同民众谈贪腐,都只是情绪的宣泄,谈过之后,也就罢了。要有补于事,还得回归书法本体来探讨解决。这方面以前有点正不压邪,在庸俗之风一片迷蒙中,真善之言反显得不合时宜。现在刚正之议逐渐出现,令人萌生正气抬头的憧憬。”这是他在最近为一位不太出名的书法家的作品集作序,序前按语中的话,“书坛小地震”,当指不久前的省书协换届事件,时过境迁,“要有补于事,还得回归书法本体来探讨解决。”倒是真的。其实对书法家来说,从长远看,除了作品,其它的折腾,都是多余。

   网购黄裳《纸上蹁跹》一册,上海书店小精装本,二〇一二年七月出版,此书似为黄裳生前整理的最后一部书稿,面世后没过多久,他就走了,是十分可惜的事;书款合计超二十九元可免快递费用,于是加购一册自己的《与书为徒》,亦如在看着别人的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说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