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壬辰年的秋天里,在网上看到马河声先生所制黄宾虹造像图片,心里是异样的感觉,许是正好翻着宾翁的画册,一直沉浸在他的水墨世界里,看到这样惟妙惟肖的造像,是觉得真是画出了宾翁的神貌,与他的山水笔墨是妥帖的吻合,心里才荡漾出一些神奇的水花吧,于是有了一睹原作的愿望,就还专程造访了懒园一回,在原作前细细打量,感受这神秘的艺术之美了。
造像以晕染法的用笔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水墨渲淡,注重墨气,氤氲着水墨的表现的力,以墨气实现对人物骨气的表达,而又以墨彩实现对色彩的暗示,明暗交错之中体现出透视原理,让抽象的笔墨追寻造化,从而超乎像而立于形,同时巧妙地吝惜着用线技巧,萧萧肃肃的几笔,和造型手法相互融合,造境以传神,形神互应,在观者看来,就已是达到了心物交融的境界。丹青难写是精神,人物脸部,五官、皮肤皱纹、神情,清晰而富有表现力的质感,界破了虚实,呈现出人心之美,凸显着人物的精神,形神的逼真,难免深深地拨动观者心里的琴弦了。
更能让观者产生心灵震撼的是人物造像所透露出来的一股沉哀之气。造像人物眉宇之间的颦蹙、眼神的深邃审视,以及鼻唇沟漠然无语的表白,分明是透露着深沉、哀悲的气息,于人或是一瞬的情感的表达,但于画却成为永世的记录。这种气息,在以黑色为主导色彩的画面中,与眼镜、胡须等物象,呼应而更加突出,愈是增加了整幅画面的沉哀的美。悲与美是相通的,悲从属于美,受着美的制约,深沉、哀伤的悲与真实的美交融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悲哀美的抒情世界,却是人世的大美,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美,更能打动人心。
传统的水墨人物造像,大多以留白的姿态来增添虚空的幻觉,通过观者的想象来赋予画面空白的无限的感觉,这幅人物造像,却因前后不同的题跋,把一种传统模式中让观者具有想象幻觉的空灵的空白打破,以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书法线条造型作为手段,转换为物理视觉上的深度空间,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实现了由空灵向充实的转变,给人一种有力的充实的美。清常州派词论家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论充实的美,说,“求实,实则精力弥满。精力弥满则能赋情独深,冥发妄中,虽铺叙平淡,摹绘浅近,而万感横集,五中无主;读其篇者,临渊窥鱼,意为鲂鲤,中宵惊电,罔识东西,赤子随母笑啼,乡人缘剧喜怒。”
是足以能给观者带来创作的感动的。不同时期的题跋所带来的空间感的表达,亦表明了艺术家的心理意识流转变动,除此而外,画面的效果,艺术家的目的还是要让观者感到是直觉的而不是靠想象联系的真实性,是扎实的存在,因而亦是有力的打动人心的存在。
马河声先生浸淫于黄宾虹水墨笔法多年,心慕手追,而多有约会,三段题跋,以宾翁的艺术成就、道德操守,以及艺事春秋分而述之,综之以高山仰止作结,可谓解人,殷切之间,时值甲申仲冬,而操如椽大笔为先哲造像,神貌逼真,栩栩如生,既不愧于当时,应有教于来者,亦足以随时光流转而不朽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