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钟镝印象

(2011-03-07 12:57:46)
标签:

钟镝

卫俊秀

陈少默

刘自椟

傅嘉仪

分类: 群贤庄

   贾平凹的好几本散文集子中都收录有他的文章《说钟镝书法》,好些年前我喜欢贾平凹的时候,就对“钟镝”这个名字留意了。西安城这么大,人又这么多,虽然贾氏笔下写了很多的人,但往这四方城里一扔,就只嫌其少了,---名人总是很少的,钟镝就是这“只嫌其少”中的一位。我原来以为他的年龄很大,其实并非如此,他是七十年代生人。

   偶然和钟镝邂逅,大家餐叙,那天他却几乎没有说什么话,不管是方英文先生口吐金玉,让大家享受幽默与快乐的时段,还是何志铭、马治权两位先生唱着陕北民歌,让大家大快朵颐之后。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前前后后更是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见面时握了一下手,我给他添过一回茶。回来后,我看方先生写钟镝的文章中说,钟镝“人熟了乱说胡论,人生了自静如玉”,就觉得他真是没有放开,没有说更多的话。

   后来就查找更多的他的信息,也看他的篆刻与书法。他的篆刻深得贾平凹喜爱,《秦腔》出版的时候,封面上的印章就是钟镝的作品。贾氏还为这件事写了一段话,说“钟镝治印充满灵性而又质朴,我甚爱之。”其实何止是贾先生,喜欢他的人也正多。钟镝打小就喜好篆刻,不以上学为乐事,父母虽都在高校任职,但并不强迫于他,而是任其发展,因而他就有了自己的天性和自由,把上学的时间用于篆刻和书法,常常背了自己的作品奔走于长安名流卫俊秀、陈少默、刘自椟、傅嘉仪、曹伯庸等门下,在他们身上吸收着文化的养分,加上天分和悟性,自己又重视游历,以篆刻讨生活,走遍名山大川,尝尽人生百味,书法与篆刻终于就有了自家面目,先后出版了五、六册集子。

   钟镝的篆刻据说是黄牧甫的底子,杂取秦汉金文、钱币文字意趣而自成风格。黄牧甫是清末印坛四大名家之一,初学吴熙载,后专攻秦汉玺印,章法处理上匠心独运,错落离奇,以趣味取胜;刀法则猛辣刚健,洗练沉厚;刻印往往不加修饰,也不主张残破,平正朴实,寓拙于巧,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钟镝的作品中,能看到些特质在,不过我觉得,钟镝更突出的在于,章法讲究,不管是书法还是篆刻作品,空间架构上总是能体现出谨严与和谐的美,个别的字单个拿出来可能不美,但放在整个作品中就看不出丑了;重视传统,走的是正路,取法汉隶和魏碑的人,极容易把路走偏,积习之下,缺乏正常的审美,以丑为美,以至于不自知,这是目下书界常见的现象;以刀运笔,我没有见过钟镝刻印,但从介绍他的文章以及印痕看,刀法自然而不拖泥带水,却是显而易见的,重刀轻描,着力于刀,充分挥洒刀的灵性,关键是要做到胸中自有丘壑,手中自有乾坤,当然这更偏重于“技”的层面,习惯而成自然;印外求印,印从书出,不拘泥于治印,把习书作为日课一样与治印相辅相成,美美与共,书印大同,这也是当年黄牧甫对自己的要求,其实艺术一道,正如宋陆放翁所言工夫在诗外。凡此种种,才成就了钟镝。

这就是我对人称“铁笔少帅”钟镝的印象了。

 

                     (二〇一〇年七月一十六日本博《记钟镝》删改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与书为徒
后一篇:书事(四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