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中式管理之儒释道合流(二)秦汉: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2024-01-13 07:26:21)
标签:
文化 |
分类: 管理研究 |
文/中道咨询(微信公众号“合创中道咨询”)
中国古代思想概括起来,可划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先秦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直至汉初,为子学时代;自汉武帝采用董仲舒之策,“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于是中国大部分之思想统一于儒家,而儒家之学,又确定为经学。从此以后,自董仲舒到康有为,大多数著书立说之人,其学说无论有多新奇,都需要在经学中能找到根据,才能被人们所接受。所以中国古代思想变迁,从孔子到淮南王为子学时代,而从董仲舒到康有为为经学时代。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先秦时期儒家的兴起,成为子学时代的开端;而西汉时期儒家的独尊,则成为子学时代的结局。
汉朝初年,政治上实现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局面,而从春秋开始的社会与经济各方面的变动,也逐渐稳定并建立新秩序,因此思想统一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仍沿用李斯的法家思想,废黜私学,焚书坑儒,可以算作统一思想的第一步;而汉武帝则采用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独尊儒术,成为统一思想的第二步。
从春秋到西汉初年,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但以农业为主、工商业为辅的经济模式和宗法制的社会制度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当时的西汉王朝也不能脱离当时的客观环境而创造一种全新的制度,事实上仍沿用了之前的不少制度。而儒家是诸子百家中对传统宗法制社会制度最为熟悉和推崇的学派,他们通晓之前的典籍和制度,并将其理想化、理论化、系统化;同时,儒家思想比较安于现状,更适合管理社会而非变革社会,是诸子百家中的保守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相对于其他学派而言,儒家不仅有政治、社会哲学思想,而且有具体的应对之策与解决方案。这些都为当时面临内忧(宗室外戚之乱)外患(匈奴)的汉武帝提供了稳定国家秩序的可行思想与方法。
此外,儒家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儒家的六艺之学,本来就不是一个人的著作,其继承了前朝不少思想文化,比如《易经》传说为周文王所作,儒家思想很多地方提及并极其推崇周公思想。因此,以儒家为主体,也更容易吸纳阴阳家、法家等其它学派的优秀思想并为统治者所用。因此,儒家思想自此成为长达近两千年的主流文化思想,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详细内容请关注并查看微信公众号“合创中道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