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转型升级咨询室.数字化转型(2):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2022-04-09 08:58:07)
标签:
财经 |
分类: 管理咨询 |
文/中道咨询(微信公众号“合创中道咨询”)
自2020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起,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成为国家政策要求和企业自身业务发展的必然阶段;基于国有企业涉及业务领域范围广、承担的社会职能强等方面的特殊性,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思路对各行业领域的企业具有示范带头作用。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概述
目前,国有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需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治理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和人才数字化为基础,通过业务数字化融合创新,形成数字化转型能力的理论思路,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拓展。
一、治理数字化
针对国有企业跨部门、跨专业、跨领域的数据资源情况,按照“汇集-融合-应用”的建设方法,构建大数据中心、设计实现主数据与融合模型、发现数据问题优化数据质量、建立快速的数据服务化能力;形成业务维度下的数据资产目录,建立全过程的数据资产管理规范,结合管理要求开展数据考核和评价体系建设,持续进行数据运营工作。
二、管理数字化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是自上而下的全面工作,明确坚持数字化转型一把手负责制。传统的组织形态已很难适应数字化转型时代的需求,需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组织机构和职能,建立数字化管理组织、制度、流程规范等,包括数据管理组织与业务协同组织,探索敏捷组织建设,以灵活的组织架构支持业务的快速变化。
三、人才数字化
数字化人才是兼具数字化技术与生产业务技能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国有企业可通过建立人才战略,完善人才培养、评级、轮岗、激励机制,开展信息人员学习业务技能、业务人员学习信息技能,双向交流学习与共同促进,营造人人积极拥抱数字化的企业发展氛围。同时,从外部外引进企业迫切需求的优秀人才。
四、业务数字化
从产业链端到端视角,通过对企业的人、财、物、产、研、运、供、销、服、客、货、场等关键对象活动的掌握,实现业务一体化、业务共享化、业务可追溯、业务知识库、运用监控体系等类型数字化应用,赋能业务变革与创新。
五、服务数字化
由于国有企业横跨多个行业和领域,在服务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各企业的起点和现状不一样,企业的诉求也不一样,所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或全面彻底的服务数字化转型,或聚焦在某一点做局部的提升和改善。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与趋势
一、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
1.坚持做好国企自身内部全体系转型升级
国有企业因其自身组织决策和企业治理架构的特点,在数字化转型中更需要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勇担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任,营造勇于、乐于和善于数字化转型的文化氛围。在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中,组织与管理的推动必不可少。
2.创新推动国企赋能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要素是数据,国有企业既要管理好、使用好自身的数据要素资源,促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更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 承担和履行政府公共数据资源要素面向社会企业有序供给的重任,构建起全社会数字经济发展变革所需的要素流通体系,打造服务于社会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高价值公共数据运用服务机构,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安全的、持续的、可信的资金、资源、数据等要素保障。
二、国企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及国家大力推行数字化转型,国企的数字化转型之路逐渐开启。不少国企依据行业特征和公司战略,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聚焦于高质量发展以及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目前国企数字化转型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
趋势一:注重数字基础建设,构建大数据平台
数字化转型建立在数据的准确采集、高效传输和安全可靠利用的基础上,离不开网络、平台等软件基础设施的支撑。众多国企抓住“新基建”的建设机遇,构建“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架构,形成深度互联、高效互通、应用丰富的特色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夯实数字化发展的战略基石。
趋势二:推行全面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治理体系
从管理数字化、业务数字化两方面着手,注重数字化运营以及数字化决策支持,推进ERP、人力资源、财务、营销、风控等业务全面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快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深化各管理系统融合,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实现业务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全覆盖,共享数字化管理价值,实现管理“精益化”,将数据定位为战略资产,建立有效的数据管控机制,形成数据管理体系和大数据管理体系。
趋势三:数字化引领创新,推动产业链升级
加快数字化技术与现有业务体系及技术发展的渗透与融合,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加快形成一批重大突破性成果,尽快实现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搭建资源集约利用信息平台,助力商业模式创新,广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业务的转型,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实现产业链上下联动,推动产业升级。
趋势四: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构建数字化产业生态
吸纳市场、技术、知识、关系、资金、服务等方面资源,开展广泛的跨界联系,实现资源动态重组,打造生态运营平台,不断推进数字化生态建设;重构企业创新链条、融入产业创新生态,逐步改变传统的封闭式创新,建立开放式创新系统,将企业内部和外部生态伙伴的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人才、投融资等能力进行有机整合协同,壮大数字化新生态。
趋势五:构建数字化平台,进行数字化赋能
通过积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平台为支撑,促进内外协同、跨界融合,实现跨行业、跨企业的研、产、供、销、融等各环节资源汇集、数据共享、协同创新;中国联通、中石化、中国宝武等央企通过打造数字化平台,进行数字化赋能,开拓数字化新业务。
国企数字化转型框架
一、总体定位
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二、三个基本认识
1.深化对数字化转型艰巨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认识;
2.强化数据驱动、集成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
3.营造勇于、乐于、善于数字化转型的文化氛围。
三、四个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推进;
2.坚持数据驱动;
3.坚持集成创新;
4.坚持开放合作。
四、四个转型基础
1.技术基础:探索新型IT架构模式,建设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加快企业上云步伐;
2.管理基础:应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完善数字化转型战略架构,积极推动多体系融合;
3.数据基础:建设集团数据治理体系,采集汇聚全业务链数据,建设大数据平台;
4.安全基础:建设态势感知平台,使用安全可靠产品,建设网络安全基础资源库,强化检测评估和攻防演练。
五、四个转型方向
1.产品创新数字化:提升产品与服务策划、实施和优化过程数字化水平,打造差异化、场景化、智能化的数字产品和服务;
2.生产运营智能化:推动跨企业集成互联与智能运营,建设智能现场;
3.用户数字敏捷化:建设数字营销网络,建设敏捷响应服务体系,探索平台化、集成化、场景化增值服务;
4.产业体系生态化:建设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协同平台,探索跨企业、跨产业、跨界合作模式。
六、三个赋能举措
1.开展数字新基建:积极开展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带动产业链及各行业丰富应用场景;
2.发展数字产业:合理布局数字产业,打造规模化数字创新体;培育行业领先数字化服务龙头企业;
3.攻克关键技术:加快攻克核心短板技术,构建国际先进、安全可控的数字化转型技术体系。
七、四类标杆企业
1.制造类企业示范样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提升研发、设计和生产智能化水平;
2.能源类企业示范标杆:建设智慧电网等智能现场,实现全业务链系统创新、高效运营和价值提升;
3.建筑类企业示范样板:推动数字技术与建造全业务链融合,强化现场环境监测、智慧调度、物资监管、数字交付等能力;
4.服务类企业示范样板:推进智慧营销、智慧物流等建设,提升客户体验和客户粘性。
八、三个实施策略
1.加强顶层规划:制定数字化转型专项规划,制定数字化转型方案,构建现代化IT治理体系,组织开展诊断对标;
2.强化协同推进:探索建设新型数字化组织;统筹构建数字化新型能力;对接考核体系,跟踪评价考核、对标和改进工作);
3.做好资源保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统筹规划、科技、信息化、流程等管控条线,建立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培育数字化人才队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