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道|转型升级咨询室.数字化转型(1):企业数字化转型概况

(2022-04-02 08:57:24)
标签:

财经

分类: 管理咨询

/中道咨询(微信公众号“合创中道咨询”)

数字化转型是传统行业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全面融合的过程,通过将企业上下游生产要素、组织协作关系等数字化并进行科学分析,完成全链路的资源化整合,推动企业主动转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或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

一、数字经济社会的全景架构:支撑层、数据层、商业层、治理层

数字经济社会形成了涵盖支撑层、数据层、商业层和治理层四个层次的全景架构。

1.支撑层

1)基础技术:包括AIAR/VR、物联网、计算机视觉、无人机/无人驾驶/机器人、4D

打印、区块链、量子计算等;

2)基础设施:包括云、网、端、域名、TCP/IPOS等。

2.数据层

包括数据产权、数据资产、数据流动与共享、数据保护、数据伦理、数据生产要素等。

3.商业层

1)运行机制:包括C2B商业模式、云端制组织模式、自由连接体就业模式等;

2)产业图景:新生活、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等。

4.治理层

1)环境: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公平和自由竞争的开放市场;

2)原则:促进创新、主体公平、技术中立、福利最大化;

3)方式:协同治理、数据治理、平台治理等。

二、以云、网、端为代表的技术平台持续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

1.

作为在线数据的存储、处理、分析的主要技术,经历近十年的发展,其成本、效率优势已经逐渐成为创新的后端技术基石;企业、政府和金融行业都纷纷拥抱云计算服务,云已成为普惠科技的代名词;更大规模的并行计算、混合云、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等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GPU芯片的发展也将助力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应用。

2.

网络速度会更快,作为数据传输的技术设施,ICT的进步是用户端体验的关键,于2020年推向市场的5G网络不仅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还将满足未来万物互联的应用需求,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更高的需求;覆盖更广,以谷歌气球计划和脸书无人机计划为代表的创新技术集合不断发展的卫星网络会使人们都成为在线的一员。

3.

过去二十年发展的端(手机、电脑以及APP)带来数据的爆炸增长,未来的物联网智能终端多样性及工业设备智能化会为万物互联奠定“物物在线”基础,成为“数据核爆”的最重要因素。传感器、标签、控制器、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操作系统等技术及标准的统一将成为发展的关键;伴随着端的智能化水平升级,边缘计算可能与云计算并行发展,边缘计算机赋能端设备更强的智慧,形成互联、智能到自动自主的三个发展阶段。

三、数字技术集群的不断进步推动产业的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

1.人工智能

伴随着“云网端”的成熟,以“计算+算法+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未来万物智慧的基石,推动生物识别、区块链、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AR/VR3D打印、人机交互等多种泛ICT技术的成熟;制造业、交通、服务业、医疗行业、金融业等多个传统行业,都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崛起而变得不同。

2.区块链

如果说今天的互联网是信息通过TCP/IP协议进行点对点的传递,是信息互联网,那么价值(比如电子货币、电子资产等)怎样才能脱离第三方进行点对点的转移?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实现价值互联网的一种可能,会成为保障虚拟和物理世界一致性的技术。

3.生物识别

身份识别是实现人的虚拟与物理身份一致、保障账户体系安全的核心手段,强安全性、防篡改是身份识别技术的重要特征。我们看到身份识别的技术在从传统密码转向生物识别的方向,脸部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都已经开始在很多账户体系中得到应用;未来声纹、虹膜识别、掌纹、心跳、DNA识别以及行为生物识别等技术会获得长足发展,集计算机与生物技术于一体的多种生物特征的融合认证,会成为身份认证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四、数据作为生产资料的大量使用,使企业的经营运作更趋智能化

三位一体的智能商业:从数据端(APP或智能终端)产生,通过网络传输到云端,在云端的大数据平台上进行存储、处理、共享和分析,通过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相关算法实现数据在不同业务场景的应用价值。

1.数据

用户行为通过产品的“端”实时反馈到数据智能的“云”,“云”上的优化结果又通过

“端”实时提升用户体验;在这样的反馈闭环中,数据是高速流动的介质,又持续增值。

    2.算法

算法既是推动反馈闭环运转的引擎,又持续优化。

3.产品

产品既是反馈闭环的载体,又持续改进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的同时,也促使实现数据反馈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五、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不断推动企业的业务创新

个性化营销、柔性化生产和社会化供应链的不断演绎,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互动,成为支撑和推动C2B模式不断展开的基石。

1.个性化营销

新技术让企业获得了高性价比、高效率的个性化营销手段,此前无数分散的需求,现在能够聚合成为个性化的细分市场;消费者同样也可由此向企业表达个性化需求,或是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定制的各个环节中去。

2.柔性化生产

柔性化生产的演变,是制造业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底层革命,其间所发生的,是一次次的细微的但持续不断的创新;数字经济2.0所汇聚的海量需求,正在倒逼整个社会生产过程的进一步柔性化。

3.社会化供应链

网状实时协同的价值网已经开始冲击线性供应链,生态圈运营也开始替代产业链的位置;当越来越多的数据实现共享,基于大数据的、大规模实时协作的机制协同网也将逐渐成为现实。

4.社会信息技术设施

以“云网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大大提升了社会的信息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使得新的商业模式得以产生。

六、以云端制为代表的组织模式要求企业提倡开放与合作

1.共治理

平台、政府、协会、教育、技术社群、用户自发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等实现共同治理。

2.富生态

众多不同类型的生态物种,提供各种产品与服务.

3.小前端

供给端大众化,每位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很低的门槛成为潜在供给方;需求端海量化,平台汇聚、激发海量个性化需求;内部众多业务团队的小前端。

4.大平台

包括底层技术平台、商务模块平台等。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一、国家政策的相关要求

近年来,国家层面为了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出台支持政策,优化产业发展环境。2021年,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提出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在顶层设计中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定位。“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0208月,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系统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引导国有企业数字经济时代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快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

二、产业政策的大力推动

在国家整体的引领下,各行业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工信部、财政部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202012月,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旨在基于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三、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不断加剧的行业市场竞争,不仅源于同行业的升级和创新,也来自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切入传统行业市场而形成的全新竞争压力,企业必须学好、用好数字技术,借助数字化转型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同时,伴随着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求端也随之改变,需求更加多样化,消费节奏越来越快,集成化需求也越来越多,企业必须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不断升级的客户要求。

综上,从国家政策、产业政策、企业自身发展来看,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的必经之路,企业只有通过数字化转型才能适应不断升级的客户需求。

国内外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一、全球数字化转型概况

2021年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的统计数据表明,针对47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中国、日本、印度等)的数字经济的量化分析,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32.6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0%,占GDP比重43.7%

随着全球信息产业基础大幅加强,海量数据源源地持续产生,推动劳动、技术、资本、市场等要素互联互通,带动了数字化转型呈现三大转变:一是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将数字化从用于提高生产效率的被动工具,转变为创新发展模式、强化发展质量的主动战略;二是从片段型转变为连续型,将数字化从对局部生产经营环节的参数获取和分析,转变为对全局流程及架构的诠释、重构及优化;三是从垂直分离转变为协同集成,将数字化从聚焦于单一环节、行业和领域,转变为对产业生态体系的全面映射。

数字化转型加速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及不同产业链的跨界融合,实现了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的变革重塑,构建起核心优势独具特色、运作体系不拘一格的大平台,将企业间的竞争重点从产品和供应链层面推向生态层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底层技术、标准和专利掌控权的争夺更为激烈。同时,数字化转型的快速推进为供需实时计算匹配提供了坚实基础,并通过高频的在线社交,以及渐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为部分产业提供了低成本共享渠道,弱化“所有权”而强调“使用权”,促使共享经济快速兴起。

数字化转型直接带动了技术开源化和组织方式去中心化,知识传播壁垒开始显著消除,创新研发成本持续大幅降低,创造发明速度明显加快,群体性、链条化、跨领域创新成果屡见不鲜,颠覆性、革命性的创新与迭代式、渐进式创新相并行。产业创新主体、机制、流程和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不再受到既定的组织边界的束缚,资源运作方式和成果转化方式更多地依托网络在线展开,跨地域、多元化、高效率的众筹、众包、众创、众智模式不断涌现,凸显出全球开放、高度协同的创新特质。

数字化转型的快速推进带来新兴的数字化产品、应用和服务大量涌现,对消费者的数字化资源获取、理解、处理和利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符合用户根本需求,具备完整商业模式,持续迭代完善的各类数字化新兴产物,已开始有效引导消费者数字化技能和素养的提升及更新,更好地发掘数字化价值和享受数字化便利,逐步培育、形成及发展起新兴的数字消费群体和数字消费市场。世界各主要国家日益重视对公民数字技能和素养的教育及培养,并逐渐上升到维护国家在新时代打造新型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

二、国企内数字化转型概况

当前,国内超过一半的企业已经将数字化转型视为下一步发展重点,并制定了清晰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目前,数字化转型发展最快的领域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借助视频会议、协同办公、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等优化管理体系;二是通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流程自动化、智慧供应链、智能制造、线上平台、在线客服、自动化流程等手段提升运作流程效率;三是使用物联网设备、数字化产品、一站式服务来达到产品/服务的创新;四是加强推广直播带货、电子商务、精准营销、数字渠道等方式创造新的营销模式。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方面加速。从需求端看,疫情激发企业和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意愿,还直接创造许多新数字化转型需求。从供给端看,疫情促进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还助推数字化新工具的改进升级和市场推广,升级数字化转型供给端的支撑赋能能力。国内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从部分行业头部企业的“可选项”转变为更多行业、更多企业的“必选项”,转型整体成熟度提升,转型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入加大,从管理者到员工都普遍参与数字化转型中。众多行业头部企业从最初的探索尝试发展到数字化驱动运营阶段,发现新的业务价值点,衍生出新的数字化业务和商业模式。特别是对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和实践,为同类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与此同时,受益于中国庞大的生产数据、应用数据和用户数据,众多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也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同时还将制造生产、工厂运维等方面的数字化工具和转型经验输出到了跨国公司在其他国家的子公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