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日报》:医生子女为何不学医 附 张晓风散文

(2010-04-03 18:38:54)
标签:

医生

人民日报

医学

医学生

学医

杂谈

               作者:白剑峰 来源:《人民日报》
  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医生就是人类生命的工程师。如果一流人才去卖药,二流人才当医生,那么,谁还敢把生命托付给医生呢?
  最近,一名医生的子女在网上发帖:“我妈妈说了,如果我当医生,就打折我的腿!”据调查,医生不愿让子女学医,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从全世界来看,医生都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因为医生既有丰厚的经济收入,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国外,很多优秀人才之所以愿意付出高昂学费、巨大精力去学医,主要是因为医生的投入虽高,回报也高。一旦拿到医师执照,便可衣食无忧,备受尊敬。
  而在我国,医生的职业光环日渐消逝。不仅医学院校很难招到尖子学生,医生队伍人才流失现象也很严重。有人甚至说:“如果你恨一个人,就叫他当医生。”这一现象引人深思。
  医生为何不愿让子女学医?主要原因是投入大、风险大、压力大、收入相对较低。事实上,一个人一旦选择了当医生,往往意味着终生的付出与牺牲。一名医学生,经过5至8年的学历教育后,还要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方可成长为一名医生。由于医学技术日新月异,医生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潮流,不被淘汰。其中辛苦,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医生是一个高强度、高风险的职业。面对大量的病人,不仅需要超负荷工作,还不能有任何差错。因此,医生每天都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便如此,医生还要随时准备应付医疗纠纷,甚至是“医闹”的威胁。可见,当医生确实不易。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在社会各阶层中,医生群体的收入并不高。虽然也有医生靠“灰色收入”致富,但只是少数。如果只算“阳光收入”,绝大多数医生的收入无法体现其劳动价值。目前,我国的药品价格畸高,而医疗服务价格畸低。“看病的不如算命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扎针的不如扎鞋的”,就是最形象的注解。事实上,如果医生的付出长期得不到等值回报,必然导致整个医疗行业的价值被低估。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说,在一个社会中,医生和律师的劳动报酬应该比较高,因为我们把健康委托于医生,而把财产委托于律师。在中国,医生究竟该不该拿高薪,社会上是有争议的。其实,只要把医生和飞行员比一比,答案就清楚了。客观地说,医生的培养难度远远超过飞行员,职业风险和工作强度也超过飞行员。然而,航空公司之所以给飞行员高薪,主要是为了乘客安全,让飞行员脑子里只考虑飞行。同理,我们之所以应该给医生高薪,也是想让他们脑子里只考虑看病,而不要考虑如何赚钱养家。事实上,让医生有尊严地拿到合理合法的高薪,表面上是增加了人力成本,实际上是变“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最终减少不合理的医药费用支出。
  当然,要想让医生成为一个有魅力的职业,不仅需要在收入上尊重医生,还需要在人格上尊重医生。眼下,老百姓对“看病难、看病贵”反映强烈,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其实,很多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医生,而在于不合理的医疗体制。因此,只有加快推进医改,解决影响医患和谐的体制问题,为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才能重塑医生的职业尊严。
  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医生就是人类生命的工程师。让最优秀的人才呵护生命,是一个社会回归理性的标志。如果一流人才去卖药,二流人才当医生,那么,谁还敢把生命托付给医生呢?

 

肉体有千万种受难的形态

张晓风

    我因事去找一位医生,那天我自己并不看病,便坐在诊疗室里等他看完最后几个病人。

  进来一个60岁左右的妇人。

  “哪里不舒服?”医生不怒自威。

  妇人蹙着眉,诉起苦来:“早上起来,这膀子呀,说不出的不舒服。”

  医生捏捏她的肩臂。

  “痛不痛?”

  “不痛。”

  “酸不酸?”

  “不酸。”

  “又不痛,又不酸那你来看什么?”

  妇人一时语塞。

  我听得发急。这医生并不是坏人,但他的词汇怎么就这么贫乏呢?难道人的身体不会发生酸痛以外的不舒服吗?我忍不住插嘴:“是不是僵?”

  妇人高兴起来:“啊,对,就是‘僵’!早上起来,整个膀子都‘僵’!”医生低头去写了些字,大概在开药吧?我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我当时心中其实很想多叮咛他几句,我想说:“医生啊!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你在‘医’人啊!”

  人又是个多么复杂精致的生物,这种生物不是每一个都能把自己整理出条理来的,不是每一个都能把自己分析得头头是道的。他们是迷乱的,颠倒的,词不达意的,他们并不确定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他们到医院来,他们是前来求救的,然而他们说不清楚——生命里巨大的事物谁又说得清楚?

  在这一桩桩病情申诉里面,充满肉体无辜的冤情,医生有时也是法官吧?某妻子的肺癌是一部她丈夫的抽烟史;某老父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缘于独子的一场车祸。他们来看病,其实也是来看他们生命里的悲情,诊疗室有如神父据守的神龛,可以听尽天下苍生的谶词和申诉。

  因此,医生啊!能否让自己的语言再精致一点,再丰富一点,再准确一点,再推敲仔细一点——要知道,你和病人共同形容的,是一具活生生的生命啊!

  在既不酸,又不痛之外,肉体还有千万种受难的形态都等待申诉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见习流水账
后一篇:无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