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随笔全集》节录(一三三)
(2021-04-16 22:46:42)
标签:
蒙田随笔读书节录 |
《蒙田随笔全集》节录(一三三)
[法]米歇尔·德·蒙田 马振骋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年3月第1版
第3卷
作者简介:米歇尔·德·蒙田(1533-1592),生于法国南部佩里戈尔地区的蒙田城堡。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也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一位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蒙田出身贵族,早年学习拉丁文,成年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1572年开始撰写其被称为“十六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的《随笔集》。
蒙田离世已经425年,虽然不熟悉那个年代的历史,但读他的《随笔集》仍受益匪浅。从2017年2月8日开始,精读《蒙田随笔全集》,直到9月17日读完三卷本全集,实际耗费160余天,并把觉得精彩的部分打录下来,形成大约27.5万多字,准备陆陆续续放到博客上,让更多的人共享人类文明成果。
第十章 论意志的掌控
P225
一开始,只需要有点见识便可消弭争端;但是一旦上了船,各种缆绳都在拉扯。这时需要有大气魄,那要困难和严重多了。真是上船容易下船难啊!应该从反面去学习芦苇生长之道,芦苇第一节很长很直;但是接着好像疲倦喘不过气来,节子短而密,仿佛停顿,已没有最初的活力与坚韧。应该在开始时仔细冷静,把耐力与冲动留到工作关键与完成的阶段。事件初起时可由我们指导,随我们的心意发展。但是后来当它们发动后,是它们指导我们、控制我们,我们只有跟在它们后面去。
然而这不是说这个忠告给我解除了一切困难,我经常不用费多少力气就可降服和控制情欲。它们并不总是按照时机、场合进行调节,有时一来还很冲动暴烈。无论如何还是从这个做法中节制了感情,取得了效果,除非是有些人,他们做什么好事若不沾上名声就对任何效果都不满意。
……不单是在这件事上,而且在人生的其他一切责任上,追求荣誉的人所走的道路确实与讲究秩序与理智的人是不同的。
P225-226
P226
今日我们解决纷争的办法大多数很不光彩,充满谎言;我们寻求的是保全面子,于是背叛和掩饰真正的意图。我们掩盖真相;我们知道自己是怎么说过的,是什么用意,在场的人也都知道……为了达成协议靠虚伪去拣便宜,这损害了我们的坦诚和光明磊落的名声。为了挽回我们作出的否定,我们又一次否定自己。这不应该光看你的行动或你的言辞有没有另外解释;此后不管你付出多大代价应该维持你的真正诚意的解释。人家在对着你的品德、对着你的良心说话,这两样东西是戴不上假面具的……
我看到为了弥补不当行为天天有人道歉与谢罪,而我觉得这些道歉与谢罪比不当行为本身还要丑恶。宁可再羞辱对手一次,也比向他作出这样的弥补来羞辱自己好。你在火头上顶撞了他,恢复冷静与理智后又去安抚他、讨好他,这样你后退得比前进的还多。我认为一位贵族不论说什么坏话,也不及他在强权的逼迫下否定前言那么可耻。一位贵族固执己见要比胆小怕死更可原谅。
P227
一切公开活动都会招来不确定与莫衷一是的看法,因为评判的脑袋太多了。有人提到我担任这个城市的职位(我也很高兴能对此说上一句,不是这工作值得一谈,而是表示我在这类事情上的做法),说我在工作中缺少魄力,做事慢条斯理;他们倒离开表面现象不远。
我试图让自己的心灵与思想保持平静。“天性本来就爱静,今日年老更其如此。”(西塞罗)有时我的思想一放肆给人留下粗鲁激烈的印象,这实在不是我的初衷。至于我天性慢条斯理,不要从中得出这是我无能的证据(因为不着急与不关注是两回事),更不要认为这是我对波尔多市民的漠视和忘恩负义。他们在认识我的前后,利用手中掌握的一切大大小小的办法来拥戴我,第二次推选我时比第一次还踊跃。
我跟他们一切都称心如意,当然任何时刻我会尽心尽力为他们效劳。我为他们就像为我自己竭尽忠诚。这是善良的人民,慷慨好义,也能服从与守纪律,若善于诱导必成大事。人们还说我在职时一切既不突出也无痕迹,这是好事,当大家都在兢兢业业工作时自然会嫌我没事好做的了。
前一篇:《蒙田随笔全集》节录(一三二)
后一篇:《蒙田随笔全集》节录(一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