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随笔全集》节录(一二八)
(2021-01-16 20:38:29)
标签:
蒙田随笔读书节录 |
《蒙田随笔全集》节录(一二八)
[法]米歇尔·德·蒙田 马振骋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年3月第1版
第3卷
作者简介:米歇尔·德·蒙田(1533-1592),生于法国南部佩里戈尔地区的蒙田城堡。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也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一位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蒙田出身贵族,早年学习拉丁文,成年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1572年开始撰写其被称为“十六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的《随笔集》。
蒙田离世已经425年,虽然不熟悉那个年代的历史,但读他的《随笔集》仍受益匪浅。从2017年2月8日开始,精读《蒙田随笔全集》,直到9月17日读完三卷本全集,实际耗费160余天,并把觉得精彩的部分打录下来,形成大约27.5万多字,准备陆陆续续放到博客上,让更多的人共享人类文明成果。
第九章 论 虚 空
P208
看别人而不看自己,这种普遍的看法与做法倒成全了我们好办事。这是个处处看不顺眼的东西;我们看到自己身上的只是卑微与虚妄。为了不让我们垂头丧气,大自然很有道理地转动我们的目光朝外看。我们顺着水势往前淌,但是转过身逆水而行,这个行动很艰难。海水回流时就混浊汹涌。
每个人都会说:“看天空怎么变化的,看看大家,这个人在吵架,那个人脉搏怎么样,另一个遗嘱里写些什么,总之,总是上下去看,左右去看,前后去看。”
P209
第十章 论意志的掌控
P210
……事物只要不控制我们,而只是感动我们,那还是理智的……
我常做的事不多,因而热心的事也不多。我目光清晰,但专注在少数事物上;感觉细腻不敏锐。理解与处事能力则鲁钝迂拙,进入状态缓慢。我对自己的事全力以赴;可是在这个题目上,我要克制一下感情,乐意不让它陷入太深,因为这个题材可由我控制但也受制于人,命运对此比我更有权利。从而,就是我十分珍视健康,我对它也不要过多祈求,煞费苦心注意,让我觉得生了病就非同小可。人应该在怕疼痛与爱享乐之间保持克制。柏拉图主张生活中要走两者中间道路。
但是对于那些使我不顾自己、分心他事的感情,我当然不遗余力抵制。我的意见是为别人应该效劳,为自己才应该献身。如果说我有意乐于仗义执言,一言为定,但是我坚持不了,我的天性与为人太软弱,经过一场激烈持久的辩论以对手胜利而告终,热烈追求后得到令我面红耳赤的结局,这都会叫我痛心疾首似的难受……
P210-211
有时有人把我推出去执行外界事务,我答应接受,但不会呕心沥血;我负责,但不会如同身受;我可以做到事必躬亲,但不热情洋溢;我会照看,但不会时刻在琢磨。
P211
需要我处理与安排的紧急家务已经够多,让我终日牵肠挂肚的,那里还能定下心来接受别人的委托。自己本家日常维持生计的事与我利益攸关,也就不包揽别人的事了。那些知道欠了自己什么的人,那些知道该为自己尽多少义务的人,就会发现大自然已经给了他们这份定单,满满的,决不会让他们闲着。家务有的是,不用出门去。
人总出租自己。他们的天赋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奴役他们的人用的。这样住在家里的不是自己而是房客。我不喜欢这种普遍心理。心灵的自由应该爱惜,只有在正当时机才可以把自由暂时抵押。我们若懂得明辨的话,这样的时机是很少的。且看那些只学会冲动与仓促作主的人,他们到处抵押心灵的自由,不管大事还是小事,跟他们相干还是不相干的事;只要那里有事有义务,他们不加区别都参与进击,只要他们不手忙脚乱,就好像不是在活着。“他们为忙而忙着。”(塞涅卡)他们为了找事做而找事做。
他们并非要这么做,其实是他们停不下来,恰如一块石头下坠,不落到地面上是决不会静止的。工作对某种类型的人是能力与尊严的标志。他们的精神在行动中寻找休息,犹如婴儿在摇篮中能够入睡。他们可以称为对朋友很讲义气,对自己充满怨气。没有人会把钱分给别人,但人们会把时间与生命分给别人,我们拿什么也没拿这两样东西那么挥霍,其实只有在这上面吝啬才是有益和值得提倡的。
……他们要的事,他们管的事,让他们全心全意、满怀热忱去要去管。世上处处是陷阱,若要万无一失就要浅尝辄止。应该在表面上滑过,不要陷入太深。声色犬马之事,沉湎太深也会乐极生悲。
前一篇:《蒙田随笔全集》节录(一二七)
后一篇:《蒙田随笔全集》节录(一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