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随笔全集》节录(一二七)
(2021-01-01 20:57:45)
标签:
蒙田随笔读书节录 |
《蒙田随笔全集》节录(一二七)
[法]米歇尔·德·蒙田 马振骋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年3月第1版
第3卷
作者简介:米歇尔·德·蒙田(1533-1592),生于法国南部佩里戈尔地区的蒙田城堡。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也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一位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蒙田出身贵族,早年学习拉丁文,成年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1572年开始撰写其被称为“十六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的《随笔集》。
蒙田离世已经425年,虽然不熟悉那个年代的历史,但读他的《随笔集》仍受益匪浅。从2017年2月8日开始,精读《蒙田随笔全集》,直到9月17日读完三卷本全集,实际耗费160余天,并把觉得精彩的部分打录下来,形成大约27.5万多字,准备陆陆续续放到博客上,让更多的人共享人类文明成果。
第九章 论 虚 空
P203
成千上万的诗人写得像散文那样拖沓;但是古人写的散文名作(在我读来无异于诗篇)处处闪烁诗的力量与异彩,声势浩荡,大气磅礴。诗应该被我们认为是最高最精诚的语言。柏拉图说,诗人坐在缪斯女神的三脚椅上,口中吐出郁结于心的哀情,犹如喷泉上的怪兽檐槽,不咀嚼不迟疑,倾泻如注。所言各物神采各异,题材相殊,皆有其独到之处。柏拉图本人完全是个诗人
。学者们都说,古代神话就是诗,就是最初的哲学。
这是诸神使用的原始语言。
我要做到内容脉络分明。它清楚指出在哪里变化,哪里终结,哪里开始,哪里又转合,不用在中间插入连接缀合的词句去迁就耳朵不灵或心思不专的人,也不用我自拉自唱。谁不是宁可自己的书没人读,也不愿人读的时候打瞌睡或一翻而过吗?
“没有东西是拿来要用就能用的。”(塞涅卡)如果说拿书就算学习了,过目就算看在眼里了,浏览就算领会了,那么我这人还像我说的那么无知真是太没治了。
由于我不能以作品的分量得到读者的注意,能以我的糊涂来达到这个目的,“那也不算差啦”。(意大利俗语)——“是么,但是他这么浪费时间以后会后悔莫及。”这是我的看法,但是他还会在这方面浪费时间。此外有些人的脾气就是这样,说得明明白白才叫他们看不起,愈是弄不清楚我说的是什么愈是佩服我,他们看到晦涩难懂认定我意义深奥;说句实在话,我对晦涩难懂深恶痛绝,能够避免尽量避免。亚里士多德在什么地方自负地说到自己有意这样做;有害的装腔作势。
P203-204
P204
P205
……我们的心情只要是快乐的就不是太虚妄。不管心情怎样,能不断使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满足,我就不忍心去怜悯他。
我受命运之赐甚多,直到目前为止至少没有叫我忍受我不能忍受的屈辱。这或许也是命运让不给它添麻烦的人过太平日子的方式吧?
P206
P207
……我没有什么主要和实在的财物受惠于命运的慷慨。它给过我一些过眼烟云的荣誉头衔,不是物质性东西,事实上还不是授予,而是赏赐,上帝知道!而我是个彻头彻尾的俗人,一切事情讲究实际,还是非常实际,我若敢于坦白的话,我不觉得吝啬比野心更不可原谅,痛苦比耻辱更不可避开,健康比学说或者财富比爵位更不可期望。
在这些虚妄的恩赐中,最能叫我这颗痴愚的心感到快乐的,是那张正式罗马公民资格证书,那是我最近在那里时颁发给我的,证书上金字紫玺非常豪华,授予时亲切大方。
前一篇:《蒙田随笔全集》节录(一二六)
后一篇:《蒙田随笔全集》节录(一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