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那些骚客们#(14)
曹植的心中有一个美好的记忆。大概在他十二三岁那年,父亲曹操打败袁绍胜利而归,哥哥曹丕迎娶回来一个貌若天仙的媳妇。在婚礼的宴席上,人们都在艳羡地传说“江东有二乔,河北甄宓俏”。少年曹植也知道,当世有三个美女,哥哥曹丕娶了一个。
http://s5/mw690/001pZUCEty725aA8hy484&690
青春期的男孩子开始懂得一些人事,嫂嫂甄宓完成了曹植的性启蒙。1500年后的一天,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时候也遇到了贾宝玉的性启蒙难题。怎样才能让这位石兄通人性呢?关键时候,曹植穿越而至,带领着曹雪芹来到太虚幻境。恍惚间曹雪芹觉得自己变成了贾宝玉,只听警幻仙姑对自己说:“我有一个妹妹表字可卿,就让她做你的妻子吧。”在《红楼梦》里,贾宝玉是在侄媳妇秦可卿的闺房里完成了性启蒙,曹植或许是在哥嫂的婚礼上完成的。
这样的记忆只珍藏在曹植的潜意识里,要命的是有一天不自觉地表露了出来,为自己若下了大祸。因为一篇《洛神赋》,他那点潜意识天下人都知道了,搞得皇帝哥哥曹丕好不恼火。
虽然哥俩曾为争夺世子之位闹得不愉快,可曹丕得势以后对曹植还过得去。后世流传“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所谓《七步诗》十分可疑。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曹丕的胸怀与气度连司马昭都不如。司马昭对待被俘的阿斗刘禅也只是戏谑的口气:“安乐公,颇思蜀否?”憨态可憎的阿斗竟然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曹植可不是“乐不思蜀”的人。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汉献帝二十六年(公元229年),曹丕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魏国建立后,我们的关键人物甄氏被封为妃。黄初二年,曹植被曹丕封为甄城侯,第二年又晋封为甄城王。这样的曹丕与《七步诗》里的形象判若两人。胜利者看起来总是大度的,可失败者却总有解不开的心结。世上还有比王位、甚至以后的帝位更大的利益吗?在利益面前,曹植也不能超脱。
曹植对于曹丕的恼恨,还不在于丧失了巨大的利益,过去平起平坐的兄弟,如今却成了尊卑有别的君臣。天生的王子得到一个甄城王的破封号,还得屁颠屁颠地跑去向人家谢恩。也是倒霉催的,
曹植赶赴洛阳的时候,甄妃已经在宫廷斗争中郁郁而死。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期间,有一次甄妃生的太子曹睿陪着吃饭,席间谈起故人,曹植不禁唏嘘感叹。虽说曹氏已经贵为天子之家,可是父子兄弟死得死散得散,倒不如百姓人家安享天伦之乐。
所有的生离死别都源于曹操的野心与色胆。公元197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年曹操远征荆州。路过宛城的时候,张绣闻风而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曹操竟然把人家的婶娘邹氏掠进了自己的军帐。不堪其辱的张绣用贾诩之计成功地偷袭了曹军,这一战,曹操损失惨重。爱将典韦力战而死——他可是三国时期的第三条好汉啊!此役还导致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等人战死。如果曹昂活着,所有的故事都不会发生。那个时候的继承秩序是“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曹昂是无可争议的长子,那是名分早定。可他一死,麻烦来了,按照“父死子承,兄终弟及”的继承次序,曹昂所有的兄弟在逻辑上都有可能即位。
曹丕吓坏了,望着弟弟曹植害怕胜过虎狼。作为兄长的曹丕只好选择不求有功,但求保命的战术。作为弟弟的曹植则在下属的撺掇下力求上位。决战不可避免,但不拘小节的酒徒文学家,不是政治家哥哥的对手。
曹丕下手很快,绝不止这一件事情。甄宓本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那时她的美名已经传遍天下。曹操如愿灭了袁绍以后,或许有一件事情让他感觉很不爽。曹丕这小子下手可真快呀,甄宓早已被他掠在手中。可夺子所爱,不是曹操能做出来的。甄宓嫁给曹丕的时候,曹植只有十二三岁,与大他10岁的嫂嫂之间不会发生什么惊艳的故事。可事有凑巧,正当叔侄两人谈论甄宓的时候,曹丕来了。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曹丕居然把一个甄宓生前用过的枕头送给了曹植。或许是想让曹植得到一点亲人的温暖吧?毕竟长嫂如母。
在感伤中曹植离开帝都返回自己的封地。赶到洛水之畔,曹植困倦了。停下来歇脚的时候,望着潋滟的河水,他想这明亮的波涛不正如女儿的眸子吗?对了,这河里不是住着伏羲的女儿洛神吗?不由地想起宋玉的《神女赋》,里面记载着楚襄王梦遇巫山神女的故事。曹植幻想着,自己是否能够遇见洛神呢?
困倦中倚着嫂嫂甄宓的枕头睡着了。在梦中,洛神在水雾中袅袅飘来。看那形象似曾相识,却是当年婚嫁时甄宓的摸样。醒来后的归途中,一篇《感甄赋》已在胸中草成。其中最为得意的句子被他反复咏诵着:“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曹植返回封地后,筑了一座被后人称为“陈台”的高台,成天坐在上面吟诗作赋,喝酒骂人。望着东流的黄河之水,只有感叹自己韶华已逝的权利。
公元226年,曹丕病逝了,曹叡继位。这位魏明帝给予曹植最后一次打击。那时候,曹植已经被迁封到陈郡,称号也是陈王了。曹叡怎么看都觉得《感甄赋》这个题目不够雅致,利用职权改成了《洛神赋》。说实话,曹叡是个好编辑。这个标题改得好,可曹植却很愤懑。多年来连续遭受父子两代人的打击,使曹植抑郁成疾。后世文人都说曹丕嫉妒曹植的才华,实际上作为魏晋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曹丕不一定能看上曹植那些所谓“香草美人”的东西。
如果此时曹丕能够来到曹植身边,或许会戏谑地对他说:“子建,你看那多蓝的天,一直往前走,不要往两边看,你会融化在蓝天里。”或许曹丕很满意自己设计的台词,接着对曹植说:“屈原不是跳下去了吗?那么,现在你也跳下去吧。”公元232年,曹植逝世了,曹叡赠给他的谥号是“思”。这位皇帝侄子希望曹植“思”什么?在那个黄泛区里被逐渐甄没的“陈台”上,一代又一代骚客登台凭吊。曹植诡异地笑了:你们凭吊的只是心里的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