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该变相为恶性的分数竞争
(2013-05-12 16:13:38)
年年高考时,岁岁无聊日。高考总是牵动举国即将面临高中毕业生们学子的心,同样,还有众多的受着高考体制愚弄的教者之心。我们不能不承认我国有着全世界热情最高的高中教师们,他们总是不知疲倦的把学生们的分数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然而,在这里要说的是,教育培养人是件付出智慧的事情,不应该是凭借蛮力所能做好的。所以,对于时下把学生们挤上一条狭隘的成才路之上的众多热情高涨的教育者们,让人发自内心的为其所付出的热情而惋惜,如此的教育理念,不是培养人才的正确方式,然而,这其中一切的根源源自于短视的高考体制!
我们虽然不可否认,在目前国内的认识里,高考是穷人们追求成才梦想的公平之路,然而,公平的方式有很多,为什么我们单单执迷于钻进几门功课里的高考体制呢?更悲剧的是,在这个愚昧的考试制度之下,整个基础教育的工作者们也受其牵连笼罩在残酷的争名夺利噩梦中!
古语有云: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我们的高考总在寻求一条理想化的道路,然而,为了实现公平,整个教育界对于知识的理解越来越狭隘。比如,我们把数学、理化等等理解成做卷子、解难题的学问,远生活而去,历史、哲学本来是教人明理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本来是很多的,可是为了操作的方便,却运作成了不学无术的单一被历史试题的学科,生物、地理等等,更是远远忽视了科学的学科思想,演绎成了死扣书本题目、苦背习题集的学科。古有诸葛亮舌战江东群儒:“寻章摘句,世之腐儒。”当代之教育,脱离了自身传统优良的教育原则,虽取到西方学科设置,操作上却肆意践踏学科思想,执迷应试大搞愚人之举,年复一年,岂不悲哉?
想寻求满足于穷人孩子公平成才的梦想,很简单!因材施教,教者先要富有一双伯乐的慧眼,善于去发掘能够在各科之中取得出类拔萃的精英,让擅长文理推断者可以潜心于研究文学,精通于数理演算者能够深入古今优秀的学科论述,乐衷于科学发明的,也要争取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的实验、发明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接触各类仪器,而非今天这般闷在书本上背诵仪器的用法等等!要考,各科大可不必依赖于最后一张高考试卷,文学人才更多侧重于日常作品的质量与自身卓越的领悟能力;理化等等都要拿出自己的成果来才行,绝非简单的闷在教材里学会背书与做题……
而今,举国关注高考分数,至于能力到底如何?只怕自身的思想认识就愚昧得很!何以创造精英?在此,笔者想起年前那位连续十六年高考失利的老兄,只是为了进一所普通高校学习数学,放着十六年的大好光阴不去攻读数学,反而,跟着年轻人挤在高考大队之中拼杀!看起来大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势头,然而,在这里不能不让人嘲弄的是:这位老兄的头脑实在受高考体制愚弄太深了,真有那份儿热情,十六年的时间攻读多少数学名著呢?真要那样,只怕北大、清华等等诸多爱慕名利的高校都要对之刮目相看了,自身真要是具备那方面的才干,又让多少体制内埋头死扣书本、追名求利的名师、教授们汗颜呢?
思路决定出路,钱老临终遗言:为什么建国后难出优秀人才?很简单,看看地方上投资巨多兴建起来的诸多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等等有益学生身心成长的功能室,有多少放到那里只是为了迎接上级检查的喜好呢?又有多少仪器、书籍,伴着考试的功利排名,年复一年地孤独沉睡在屋内,一直放到生锈、发霉呢?面对诸多教育恶相,真的让人为之惋惜!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高度功利化的高考教育的愚人之举!
眼下又是高考时节,面对众多不分白昼把人生大好光阴浪费在不断地重复做题与背书中的学子,面对众多受到冷落的书籍与仪器,在面对众多热情高涨的教育行政部门的期待,让人对如此愚昧的教育体制真的感到惋惜!教育兴,人才兴。如此思维滞后、理念几近于痴呆的教育体制,让人发自内心的感慨改革的步伐太慢,人才强国的梦想终究是一场碌碌无为的空谈罢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