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作业真给力,大家觉得这样的教育正确吗
(2011-02-21 20:36:22)
“我把10多支中性笔都写完了,每天七八个小时做作业。寒假作业还是没有写完!我们明天就要报到了,今天晚上还得加班写作业,否则就报不了名!”开学前一天,一些中小学生这样对记者说。据了解,今年一些中小学给学生各门课程都布置了大量的寒假作业。多数中小学生认为:整天抄生词、做试卷、写作文,今年寒假比平时上课还要累!寒假作业太多成了普遍现象。“海量”作业令中小学生“寒假苦短”。一些教育专家甚至家长都在呼吁:莫让“海量”作业压弯了学生的腰!
上述是陕西爆出的海量作业。相信,在我们身边没有海量的作业,只怕整个假期也有不少家长让孩子泡在辅导班里。在我看来,正确的教育方式是,我们应当作出应试教育的泥潭。尽管长期以来,高分数对我们的认识起到了强烈的禁锢作用,使得很多家长和学校一直脱离不开用分数衡量人才的标准。但是,分数真的给力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小孩假如有爱因斯坦那样的想象力,那么,他的学习成绩一定很糟糕;反之,如果他的成绩好了,往往他的想象力就给考试题束缚住了。
又要开学了,相信,在教育界,一时之间还是无法摆脱用分数衡量人才的标准的。作为家长来说,我们对于自己的孩子成长和未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里让我们积极地讨论一个问题吧:
据笔者了解,在西方近代先进的科学家、文化工作者们都在倡导一个自由的理念。就是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求知和探索空间,据笔者观察国人对于这个自由是什么东东还真是缺乏细致的领会。打个最简单的比方,理查德费曼是美国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的父亲在孩子小时候就不倡导孩子过多的受到传统教育对思想的束缚,很注意引导孩子在大自然里观察和思考动物、植物,并根据培养起来的兴趣选择有益的书籍,最后虽然没有在生物学取得成就,但是借助于很多从小培养的科学习惯:缜密的观察和思考等等在物理学领域另有一番建树。
另据笔者观察,国内如此钻在教科书和试题里,大量的题海战术培养的人才似乎连基本的观察和思想能力都没了。体质不好、视力不好,虽然能够考高分,但到自然中后,观察和思想、想象能力几乎为零。纵是高层的一些评论学者,也是脱离了生活,在书本里没头没脑的苦苦挣扎于一些理念。如此折腾,有意义吗?
一个假期给孩子海量的作业,对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来说,算是很给力了,可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正确吗?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