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才是考出来的吗?

(2011-01-10 19:56:1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时评
   近日,教育部长袁贵仁撰文称,高考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人才培养选拔影响很大,社会高度关注。下一步高考改革的主要思路将包括“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减轻高考压力”。


  涉及到考试,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了,因为,我们的教育一直围绕着考试展开的。以至于时间一长,就让人产生了如此的误解:人才都是考试出来的!所以,在时下,提及教育,无疑的就是学习一些与考试有关的知识,然后学得精湛了考个高分就是人才,考试竟然成为人才教育的必要形式了。呜呼,悲哉!人才真的是考出来的吗?


  举一个眼前的例子:前几年的国学大师们参加中考的语文考试,结果出人意料:个个都没考什么高分。而且,经常有这样的事情:作家的文章被搬上了语文教材,然而,让作家本人分析自己文章的意思,答案却很难满足题目的要求。是不是他们太低能了呢?无疑,那更是一个滑稽的命题。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当人们苦苦的执迷于咬文嚼字、肢解文章段意的时候,他们是否会懂得,如此钻研学问,方法是否科学呢?无疑,对于一些意思的理解过于死板、僵化,将人的思维禁锢死了。


  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孔明与众多师兄弟求学水镜先生。诸位师兄弟都很本分,奉守师父的教导,刻苦钻研师父所传授的知识。唯独孔明,好博览群书,所记不多,然而,却都是活知识。在舌战江东群儒一节,也有人不齿的问孔明先生:学得哪门学问呢?结果被不屑耻笑:学文本无止境,何来分门别类?江东诸儒虽在精心于各类经典,然而,再精却只是些夸夸其谈,不是实用知识。


  人才是考出来的吗?回到问题的起始位置,回归到钱学森之问上:为什么建国后教育发展取得那么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可是人才呢?


  无疑,在近段时间,我们讨论教育改革的时候,还忽视了对现有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体系是否科学有个清醒的认识。学无止境,求学本来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可是兴趣使得很苦的事情充满种种的快乐。然而,我们有很多小孩,都对知识充满浓厚的兴趣进来求学的,可是,成人后,又有多少人将这种兴趣发扬了呢?又有多少人,对学习充满了厌恶呢?收获到了什么?


  当前教育,痴迷于钻研一些肤浅的分析、计算而恰恰忽视了重要的自由、博学理念。以至于总是用种种形式很单调的试题把学生的思维禁锢起来,失去了自我思想的自由和灵活性!学问做得过于死板,必将把人才的积极性在求学路上扼杀掉。


  考试真的很重要吗?很显然,如果我对各种学问研究的很精深,但未必能够讨好出题人的口味,在考试中,必将处于失败的立场。但,那是否就否认我不是人才了呢?我们那么些考不好中学语文的文学大家是否就该从头学习语文知识呢?方向走歪了,不急于寻求正确的方向,反而继续执迷于错误的路线,势必将教育局限在很狭隘的范围内!


  在当今,美国教育正在研究取消考试对人才思想的束缚,为什么单单是我们要继续加深考试对教育认识的误导呢?人才不是考出来的,是通过自己博闻强识锻炼出来的,恰恰相反,认识狭隘的考试,只会把人才扼杀在层层的考试过程中。建议,有关部门在搭建正确的育人方法时,走出传统的思维认识才好!


  知识的天地原本很宽广,为什么我们要把学生禁锢在几门并不科学的课程里死缠烂打考高分呢?那样培养出来的,真的是人才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