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形式,就是糟粕!

(2011-01-03 20:18:23)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时评

    因为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山东省教育厅日前下发通知,严禁该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这一消息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记者近日探访发现,此前湖北省已有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然后重新编排后再发给学生学习。
  一早,就打开微博,就受到旅美教育学家的一则微文:“黄全愈: 为什么?数不胜数的我们(家长和老师),一面嘲讽愚蠢的鸵鸟顾头(起跑)不顾尾(终点),一面又禁不住“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诱惑--裁判的枪声未响,就让孩子偷跑(早学多学);一面讥讽阿Q的精神自慰,一面逼孩子“赢一天算一天”;一面嘲笑荒唐的皇帝新衣,一面不愿正视孩子越跑越慢的事实……

  教育,背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然而,连教育家都背负这样、那样的精神矛盾,这样的教育能很好的解惑吗?解谁的惑?很草率的,我也给了一个思考已久但仍未成熟的答复:“很简单,像外国人给中国教育的评价。中国教育认识上的错误是最大的错误,而且没有高手来运做,很难做好。方式错了可以改,认识错误了往往可能出现循环反复的情景。中国教育需要学术的自由和思想的解放,而非在教材和高分数上钻牛角尖!
  对于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来说,今天正承受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欲横流局面的冲击,人情社会,在各行各业之间制造了很多自然地潜规则。规则多了,对社会造成了负担,就让很多的人生活艰难。社会矛盾多了,就让人不舒服。面对整个社会体系,教育是否就是一点责任没有呢?很显然,人们对教育寄托厚望的,也就对现在的思想说教产生了种种质疑。在经历各种复杂的探索、情绪体验之后,有些人开始缅怀过往的精神生活,这些都是可以体谅的。所以,时下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迷失自我信念的时代。前几年,复古之风也便随着百家讲坛升温,开始,我们会觉得新鲜,可是毕竟复古的东西总有些陈旧,时间长了也便对古代的思想产生审美上的疲劳。各类批判、挑刺的做法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我们却发现,种种复古原来也只是一场“浮云”作秀!
  作为一名喜欢游移思想的人来说,对于古代的种种精神说教言论,是很不以为然的。有更多的时间,喜欢投入到简单的生活中,时间长了,也就会觉得有些思想真的脱离实际需求太远,在我从简单的劳作中体验快感的时候,他们不会带给我什么启迪。相反,如果我的思想滞留在那些典籍里,无疑会让自己的大脑与生活脱节,制造无谓的麻烦。
  今天,当人们对现代教育投以种种质疑的时候,甚至在同学聚会中也都深刻的认识到:现代教育,是一场很垃圾的作秀!我想,最值得质疑的是我们教育的内容。而在决策层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现状,也正让我们看清了,时下的教育确实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头脑!
  假期三天,一直飘着雪花,窗外的星空和雪地都很美。我还庆幸,自己可以自由的欣赏着一切,仰望星空产生种种舒心、惬意的遐想。然而,在很早,当我的求知欲很强的时候,为什么却不曾对自然感到过一丝的兴趣呢?无疑的,教育和功利性很强的高分数,主导了很多像我一样执着于求知的天真孩童的生命。引导着我们的追求和信仰,但是,这种追求的最终结果如何呢?有多少最后累得筋疲力尽?谁还会对知识带有美好的遐想?在经历过欲望风暴的冲击后,相信曾经的一切都已经很淡、很淡,包括今天执教课堂的教师们,有几个对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知识有个系统、完整的了解,又有几个真正懂得培养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索、发展精神?除了课堂上做做探索的样子,相信,很多都做不到吧?毕竟,教师的独立探索和求知的精神,早已被上一代教师的传教抹杀了!
  归根结底,现代教育只是一场匆匆的形式作秀,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在一个很狭隘的精神认识里,倾倒着各种荒诞的认识,用来束缚下一代人的思想、认识。在这个工序很差的加工厂里,已打造不出让人满意的人才。
  对于《三字经》、《弟子规》等等用种种言论束缚行为的作品,我几乎是个文盲,但是,我有自己的领域和空间。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自由,所以可以壮大。然而,为什么又要让下一代人去承受这种厄运呢?我想,沉迷在那些书籍里的教育决策层专家们,似乎不知道,他们在用自己的认识来束缚一个民族的思想认识吧!
  不管是全盘录用,还是有目的的对内容进行节选,忽视了孩子的自由和兴趣,任何形式,都将是一种糟粕。忽视了学生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培养,任何演绎的形式或许会被吹捧为了不起的政绩工程,其实质,就是糟粕!还是不要再折腾教育了吧,冷静思考,给孩子自由、宽松的探索和求知空间,比用任何套子把他们束缚起来都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