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争抢生源的教育算是哪一门素质?

(2010-04-12 20:42:1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时评
    因争抢优质生源,宜宾市区某中学与筠连某中学老师分别于10日晚10时许、11日中午1时许两次发生肢体冲突,一学生家长在冲突中遭误伤,宜宾市区某中学设在筠连县的临时招生点已暂停招生。目前,筠连警方已介入调查。

    不敢设想,如果爱迪生那样的“笨”小孩生在中国,会不会引起个别学校间的互相推脱而大打出手。不过设想一下,在应试体制下,肯定没有哪个教师会喜欢那些考不出高分数,成天喜欢瞎想的小孩子的!

    然而,本来应该呆在学校里安分守己教育学生的教师为什么要争夺优质生源呢?争斗有多凶,我想,也就反应出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有多么恶劣了:

    为什么要争夺优质生源呢?难道把坏的学生教育好不是更能显示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吗?

    这个问题,不得不让人直面那个简单、粗暴的评价体制了。受应试教育的强烈影响,习惯上,已经适应了用简单的分数来衡量教育水平的高低。这一点,就造成了不少教师急功近利的现象,争夺生源,也便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了。每一个教师的心里,都装着做一名好教师的想法,受应试教育狭隘性的影响,在追求做“名师”的道路上也便经常性的暴露一些抢生源、泄露试题等现象。这些,不能不说是现代化教育的悲哀。

    纵观古今国内外教育,有几个时代、国家会把自己的下一代强制的束缚在几本简单的教材里进行“教育”呢?难道那些试题命题的科学性、准确性都很高吗?如此粗暴的用“知识”束缚人才的做法,竟然称作教育?

    应该说,美国的教育在世界上应该算是首屈一指的了,在他们的教育世界里,可能见到像我们这样辛苦的老师、学生吗?然而,他们的人才可曾少出?何以不少从国内留学出去的学生会感激美国的教育而不感激国内的教育呢?我想,有些国人对此也抱着怨恨的想法吧:有些人才,国内教育了很多年,到国外留学没几年,取得了成就后却感激外国而不感激中国。而又有多少留学生不愿回国呀!这是为什么呢?

    恩,让我们看看中国的教育给了他们什么!也许,在教育家的阐述里,应该有许多精深的教育艺术和技巧了。然而,我们的教育给了我们的学生什么?

    全球最重的负担:大量的空洞试题,每天都会像噩梦一样涌现的作业,因为成绩不好而带来的体罚、变相体罚,来自校方或者校方施加给家长,再由家长转嫁而来的压力……没有人关心知识过多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什么样恶劣的影响,人们只是关心着贪婪的往他们头脑里强制的灌输“知识”。

    最糟糕的师生关系:有些教师们不会在乎学生的负担如何,他们只是在想着:为什么这些学生不喜欢学习?该怎么整他们呢?教师的职责不是教书育人、培养学生什么样子的性格、特点,更多的只是关心如何才能让学生考试中取得高分来满足在教学荣誉面前的虚荣心而已。也就是,在强力的应试体制下,师生之间已经没有真正的情感和爱的成分,更多的只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等等,再有一些龌龊的一面就让人无心去揭露了。只想说:争抢生源,只是应试教育冰山一角。素质教育还只是一个口号,因为现代在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一代教育者们还根本不能深刻明白素质的含义是什么,他们认识里的素质,充其量只是披着“素质”的应试而已。

    看看国外提倡的思想自由,在此,只想说,不懂思想自由,把学生的思想束缚在书本里的教育永远也不会走出应试的阴影和泥潭。教育改革不先从思想认识革新入手,只是痴迷于表演一些看似华丽的形式,将永远走不出应试的阴暗。素质教育,也将永远是个美丽的谎言!

    聪明的,这样的教育算是什么教育呢?算是对学生的迫害,还是关怀呢?我们花那么多钱培养的学生没有良好的素质和性格特征,只是满脑子的死题,这算什么样的教育呀?启人心智,还是误人一生呢?我想,也许那些感激国外教育的留洋生的感受未必错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