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迪拜印象

(2008-06-15 12:13:37)
标签:

杂谈

 

 

 

    中东之行的设想始于4年前了,好像是大蔡老师提议的。

    从开始议题起,伊拉克就打起来了,所以行程中一直没把它列入其中。

    这样就主要是四个国家:伊朗、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捎带着逛迪拜。

    这其中具体行程几易其稿,组团的想法也是每年冒上一次。前年好像因签证手续繁杂未能实现,去年又因最后时刻突发事故而未能成行。这次是从年初折腾了两个来回最后终于梦想成真。

    只可惜,最早的发起者大蔡老师一行又没能跟上。正所谓:好事多磨呀!

 

    就在团队要出发的最后一周,黎巴嫩又打起来了。考虑再三还是没敢前往。

    得,这下中东四国行改成迪拜、伊朗、约旦和叙利亚了。在迪拜增加了游览内容,叙利亚也算来了个深度游。只可惜这边边角角的黎巴嫩何时才能一睹尊容呢?多少有些遗憾。

 

 

                                迪拜印象

 

    迪拜很多人都曾去过,因为那里毕竟是中东的第一大空中交通枢纽。它的物流水平应该说是世界级的。也因此在阿联酋七个酋长国中第一个实现了经济转型,是中东地区最具持续发展性的地区。

    但是,正所谓“观景不如听景”,眼前的真实迪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因为所遇曾去之人对迪拜几乎都是赞不绝口)。

    空气污染可以说是相当严重,比北京好些,但是空气中那种“霾”的感觉非常明显。据导游说迪拜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太阳,但是,也是几乎每天都是雾蒙蒙的。看,像不像北京?

    从迪拜的地图上看,在这样一片大沙漠中建立出了如此壮美的城市,实属人工改造自然之奇迹。不过,我们手中的地图只是张规划,大部分的建筑还只是在建设或者规划中。可能由于正在发展,而因石油而富起来的当地人又不可能再去从事那些艰苦的工作,所以,迪拜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反而是些装束随便、匆匆忙忙的各地劳工,印度的、巴基斯坦的,当然还包括咱们中国人。

    据说在迪拜的中国人目前达到了20多万,而且,可能由于这20多万人中素质偏低的人较多,迪拜人对中国人不太友好。出门时接待单位就此提醒过大家,过关的时候也的确有些感觉,多少对我们有些找岔儿的味道。比如,过关的时候要进行视网膜拍摄,愣说我们中国人眼睛小,查不准,扣下了两位。致使接我们的大轿车在迪拜机场周围转了三个圈,最后还是无奈先回酒店,领队留下继续和海关交涉。

    在去酒店的路上,坐在我后面的一位上海来的团友庆幸的告诉我们:幸亏在家时听说有此项检查,太太给出了个主意,要我到时候对着摄像机用手指使劲儿撑开自己的眼睛,保准没问题。哈,看来真有效,因为这会儿我才发现他老先生的眼睛的确比在海关被扣下那俩老兄的眼睛小多了。

    住的还行,为何只说“还行”呢。是因为驻地是按合同规定“四星级酒店”,但是,只是一个号称“四星级”酒店的大套间。三室一厅,有厨房和全套做饭的家伙什,看来是给欧美人全家度假配备的。六个人用一个洗手间显然会有些不方便,好在还有一个没有浴室的小厕所,成为本人的专用,因为这个套间内只有俺一位男同胞。虽然配备的电水壶换了三次才算能用,但是好在总算能用了,后来店家又送来了每人一套大、小毛巾,否则,那可怜的两套毛巾怎么分配呀!?大厅内到是有电视、DVD机和Free的网络连线,厨房里冰箱、微波炉、各种盘碗瓢勺一应俱全。楼顶上还有露天游泳池,池边的房间里还有应急包什么的。应该说,够四星。只是家庭度假更合适些。

    迪拜的所谓“七星级”酒店是当地人最为引以自豪的物件儿。导游说它有三个名字,因为整体外形如同一架帆船,所以也有“帆船酒店”之称,而又因它是迪拜酋长控股的朱梅拉(Jumeirah)集团的标志性建筑物而被当地人昵称为“朱梅拉”酒店,第三个名字就是所谓“七星级”了。

    酒店建在阿拉伯湾内,之所以说是“内”,是因其整体建筑的地基是人工在海上堆积起来的。在国内曾耳闻其入住价格,据说是最少2万美元一夜,每间必配服务管家。拥有世界上唯一的海底餐厅,食客要乘潜艇前往,光是入内参观,平时的门票都要120美元一位噢。等等,简直是神乎其神了。

    我们有幸在饭店内吃了一顿正统的“阿拉伯”风味餐。

    在去酒店用餐的路上,导游告诉大家,入住该酒店没有国内说的那么贵,最便宜的房间在淡季的时候只需美元1600元,最高的也只需5000美元左右(不知道她说的包括总统套不)。而且并不是每间必配管家。海底餐厅也没有什么潜水艇接送的神话,只不过是在大厅旁边的一架专用电梯下到最下层,因为酒店是海上建的,所以,下面的餐厅就直接处于大海中了。至于“人在海里的鱼儿包围之中就餐”的描述也有言过其实之嫌。导游说只是在餐厅四周有些大鱼缸而已。不过,那架电梯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坐的,不去餐厅就餐的主儿一律被挡驾。

    说真的,当我们踏进酒店大门时反而感到有些失望。

    大厅的面积比北京一般5星级酒店大不了多少,整体装潢也没看出有超出异常的豪华,只是通向二层餐厅和住房的电梯边的巨大鱼缸和两部电梯中间的斜坡喷水池不同程序的水帘倒还是有些特色。当然,大厅内的装饰还是蛮显阿拉伯风情的,透着些精致和华美。

    阿拉伯风味餐是个自助餐,西式摆法,没看出比其5星级酒店内的自助餐有什么特色,其阿拉伯的特色可能恰恰是那些人们不喜欢吃,也不知道怎么吃的各种调味酱拌的沙拉吧。去过南极的朋友老卫来过中东多次,可惜还不能爱上它们,他形象地把它们叫做“看菜”。即只能看不能吃的菜。中国人大都举着最大的盘子云集在拥有皇帝蟹腿、金枪鱼、黄貂鱼和手指粗大虾的海鲜餐台旁。

    我在里面转了两圈才在当地服务员的建议下,在盘子里盛了些许浅黄色的米饭并浇上了一大勺咖喱羊肉羹端回去尝了尝。别说,还是挺有特色的,并且不难吃。后来的路上才知道,那浅黄色米饭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藏红花煮成的。

    哦,对了,按规定餐厅里还不许拍照,啊哈,阿拉伯人清规戒律就是多。

    第二天乘车在迪拜市里转了一大圈。除了“霾”味十足外,整个城市看不出什么特色。

     房子的外装修颜色趋于一致,很像多哈,就是比多哈拥挤些。

     来前据称到迪拜在路上“看车”也是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不是想炫耀自己有多么见多识广,是实实在在的没感觉到什么豪华的惊异。说真的,感觉比北京上海的街头好不到哪里去,只是偶尔窜出的世界顶级跑车比北京多些,但大多数车型和牌子无非就是大众和本田级的。应该说比起欧美街头的感觉差多了。

    也是,迪拜人虽然富有,但只占总人口中的少数,大多数是来自其他国家的打工者,虽然不能说这些打工者都是穷人,但是,够上中产阶级的毕竟还是少数。他们怎么可能舍得买豪华车呢?这样一想,就理解为什么迪拜的街头不能和中产阶级占大多数的欧美国家相比了。

    从地图上看,迪拜在阿拉伯湾中人工填建了三个具有极高艺术造型的现代居民区。统称为:棕榈岛(The Palm)。其实,那只是规划,现在建成的是图中中间的一个。而且,也只是“树杆”上已经成形,“棕榈枝”上的建筑还在建设之中。不过,要是10几年后都建成了,从飞机上看一定是很具有世界级观赏性的。既是独一无二,又会非常美丽。

    迪拜湾中的夜游船还行,两岸的夜景不比巴黎差。尤其是自助餐中发现了一种形状不雅,但很好吃的肉类食物,后来到了伊朗才知道它的名气,等到伊朗再做介绍吧。

    不管怎么说,迪拜城的出现还是令人惊叹的:在几十年的时间从一个充满阿拉伯帐篷的小村镇变成了富得流油的石油城,又转眼之间便成了一座中东地区最大的空中中转站和世界最大的物流中心之一。乘夜航进入迪拜上空时,城市辉煌的灯火完全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国际大都市相媲美。这些现实的成就完全值得迪拜人骄傲。

    有人说,那还不是因为欧美人莫名其妙地喜欢这里(迪拜很多有名的建筑和规划都是出自英国人之手),是国际投资扔出来的。

    也有人说,那还不是因为上帝眷顾阿拉伯人,送给了他们唾手可得、极其丰富的黑金。

    还有人说,那还不是靠了占人口大多数的外国建设者的努力才有了今天。

    这些说法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决定因素还应该是迪拜人自己。要不,为什么阿联酋国旗上围绕大星星的具有几乎相同条件的七颗小星星中,只有迪拜这颗才这样的栩栩生辉,持久不衰呢?!哈,这也许已不是我辈谈论的范围了。

 

 这些人很快就要被迫撑眼睛了!迪拜印象

迪拜印象

 

 

见到这样字样的酒店,在迪拜一般都是家庭套间式。

迪拜印象

 

 

怎么样?像不像在长安街上向大北窑方向看过去?!充满朦胧感。远处那个顶部像甲壳虫触角的大楼号称是未来的世界第一高楼,有多少层现在还不知道。哈,英国人还真会来玄的(据说设计者是英国人)。迪拜印象

 

 

比咱北京街上的车好很多吗?

迪拜印象

 

 

这样的车倒也少见,据说是运送民工的。

迪拜印象

 

 

夕阳中的“七星级”酒店就像个大海蛛

迪拜印象

 

 

这么看倒真像帆船

迪拜印象

 

 

七星级酒店的弟弟,昵称“六星级”酒店,其实它的名子才叫做:Jumeirah

迪拜印象

 

 

“七星级”酒店的中国雇员,一位来自山东的小伙儿。

迪拜印象

 

 

也不知道哪位是这家超级酒店真正的老板?迪拜印象

迪拜印象

 

 

 

大堂

迪拜印象

 

 

 

水帘

迪拜印象

 

 

扶梯两边的大鱼缸

迪拜印象

 

 

 

客房

迪拜印象

 

 

这东西是大堂里人们争相照相的地方,可惜这会儿没人,无法鉴别其大小。有三人高吧。

迪拜印象

 

 

 

这是我进入餐厅时无意间照得一张照片,紧接着就被制止住了!迪拜印象

迪拜印象

 

 

 

主电梯的门框据说都是纯金的。有经验的人说,把手按在上面就能验证。实验结果上面真是没有留下手印。

迪拜印象

 

 

一个很神秘的通道,闲人免进。不知是不是通向海底餐厅的电梯。提醒一下,酒店的观光电梯晚上没什么看头,一片漆黑,远远的才能见到些灯光。

迪拜印象

 

 

迪拜最大的清真寺。那天没进去,不知道是当天不开门还是异教徒免入。

迪拜印象

 

 

行进在棕榈岛的“树杆”上。

迪拜印象

 

 

迪拜地图上以“七星级”酒店为准西边有两个新规划区,将来基本上是世界各地有钱人居住的。这是通往那边路上的公共汽车站。全封闭里面还有空调。

迪拜印象

 

 

迪拜酋长宫

迪拜印象

 

 

据说迪拜每一颗树、每一块绿地都是用现代喷灌技术人工滋养的。这些好像就是还没覆盖的那些现代化喷灌设备吧?

迪拜印象

 

 

在迪拜博物馆附近还能看到早期的空调设备。不肯修剪的枝干到了也没弄清楚作用

迪拜印象

 

 

迪拜历史博物馆 

迪拜印象

 

 

还算有些古迹

迪拜印象

 

 

小卖部里的阿拉伯工艺品好像更受欢迎。

迪拜印象

 

 

大巴扎就是我们北京“摊儿”的意思。迪拜印象

迪拜印象

 

 

不过这儿的大巴扎大部分是黄金饰品店

迪拜印象

 

 

迪拜湾就像一条大河

迪拜印象

 

 

晚上是这样的

迪拜印象

 

 

游船本身也是灯火辉煌

迪拜印象

 

 

迪拜的物价高的惊人。在超市里看到最接近中国同类商品价格的就是这可乐。好像还是比我们超市里贵好几倍。

迪拜印象

 

 

所以,这里还是有大量的人坐公交。

迪拜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