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勘误陕西宝鸡董家村《裘卫盉》揭开周公旦封衞作三诰的矩伯裘卫之谜

(2022-08-23 17:45:25)
标签:

宝鸡虢季子白盘周武王

史牆墙盘微子启去国

朕匜裘卫盉文王西伯

裘卫四器卫盉卫鼎卫簋

三星堆古蜀国武王伐纣

勘误陕西宝鸡岐山县董家村《裘卫盉》 揭开周公旦封衞作三诰的矩伯裘卫之谜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裘卫盉》是1975年于陕西岐山董家村窖藏出土铭文重器之一,通高29厘米,口径20.2厘米,重7.1公斤。束颈,口沿外侈,有盖,鼓腹,连裆,足作圆柱形,管状长流,鋬为长舌兽首状,盖与器以链环相接。盖沿及器的颈部均装饰着垂冠回首分尾的夔龙纹,流管装饰三角雷纹,陕西省宝鸡市考古专家考古论定是西周共王时期铸造的温酒器。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关于《裘卫盉》的研究和宣传报道很多。
勘误陕西宝鸡董家村《裘卫盉》揭开周公旦封衞作三诰的矩伯裘卫之谜
    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 20110721《琱生尊和卫盉》节目截图
勘误陕西宝鸡董家村《裘卫盉》揭开周公旦封衞作三诰的矩伯裘卫之谜
    《文化艺术报》【陕西文物览】青铜器——卫盉:中国第一部土地交易地契 链接:http://www.whysw.org/html/wenshi/20220120/58660.html
勘误陕西宝鸡董家村《裘卫盉》揭开周公旦封衞作三诰的矩伯裘卫之谜
    参看:1975年陕西岐山县董家村窖藏发掘简报:《裘卫盉》译文链接:https://www.docin.com/p-697202108.html
    参看:国宝100之文人雅士篇:“裘卫四器”都有什么? 63马未都说:西周卫盉:它就是最早的官方“合同”?
    《裘卫盉》卫盉器形是西周中期前段流行的式样,《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定为周恭王时器。该器盖内有铭文132个字,记述了裘卫与贵族矩伯进行土地交换的全过程:恭王三年三月,王将在丰厦邑举行典礼,矩伯为参加礼庆,但缺少必需的礼器和饰物,向裘卫商要了一件“瑾璋”(玉器),价值80朋,议定由矩以“十田”抵给。另外,矩伯还要了两件赤玉的琥、两件鹿皮披肩、一件杂色的蔽膝(围裙),价值20朋,议定矩以“三田”抵给。因为交换涉及土地转让,裘卫便把此事向伯邑父、崇伯、定伯等几位执政大臣报告,由三有司(司徒、司马、司空)出席公证,在现场主持田地移交仪式。卫为了将此事告诉已经逝世的父亲,便制作了这个青铜器,以祈求上苍和先祖保佑子孙能万年永远享用。这篇铭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地契。
    关于宝鸡岐山董家村47年前出土的《裘卫盉》到底是不是恭王时代的铜器?到底是不是土地交易的地契文书?我是严格存疑的?因为审读47年来考古专家关于“裘卫四器”铭文文字的译文,至今没有完整的准确隶定,各器文字均存在很多一字多译或照葫芦画瓢错译之字?专家对“裘卫盉”的解读,也是语焉不详的忽忽悠悠的简单概括了事?感觉相关研究问题非常多,要揭开“裘卫盉”之谜,必须在铭文文字上下功夫?
    1975年陕西岐山县董家村窖藏发掘简报专家译文:隹三年三月,既生霸壬寅,王爯旂于豊,矩白庶人取堇章于裘衛。才八十朋,氒厥贮,其舎田十田。矩或取赤虎、鹿贲两、贲鞈一,才廿朋。其舍田三田。裘衛廼彘告于白邑父,艾白,定白,亮白,单白,乃令参有嗣,嗣徒,微邑,嗣马单舆,嗣工邑人,服眾受田。燹、(走甫)、衛小子瑶逆者其郷,衛用乍朕文考惠孟宝盘,卫其万年永宝用。
勘误陕西宝鸡董家村《裘卫盉》揭开周公旦封衞作三诰的矩伯裘卫之谜
2022卧马先生破译《裘衛盉》与考古专家译文对比图
    2022818卧马先生破译《裘卫盉》(铭文117+重文14=131字)译文:(19日定稿):惟三年三月,既生霸壬寅,王爯旂于豊,矩。伯庶入,取堇章于裘,衛才八十朋厥,貯其舎田十田,矩,國取。赤虎两鹿乘、两乘鞈一才廿朋,其舍田三田裘。衛廼彘,告于伯,伯邑邑父,父葵葵伯,伯定定伯,伯既既伯,伯单单伯,伯廼令叁有辭,辭在微邑,辭馬单旟,辭工邑人,服眾受田。燹逋、衛孙壤逆者其飨,衛用作朕文考惠孟宝盤,衛其萬年永寳用。
    严格的甄别破译《裘卫盉》铭文并按照行文内容重新断句后,发现记载衞国推行新法的《裘卫盉》,既与矩伯无关,与裘卫无关外,铭文所记内容与所谓的“中国第一部土地交易地契”也毫无瓜葛?如何正确解读《裘卫盉》,需要了解辞、矩之意和西周衞国封国之初的历史和衞国推行的法律制度,才能真正理解和正确解读铭文中难解的人文历史?
勘误陕西宝鸡董家村《裘卫盉》揭开周公旦封衞作三诰的矩伯裘卫之谜
    繁体辭:会意字。从乱,从辛。左是“乱”的本字,有“治理”的意思;“辛”是古代的刑具,此处代表刑法,会合起来就是“以法律理纷乱”,也就是诉讼,将纷繁复杂的案件抓住线索,理出头绪,搞清真相,进而定罪。是“辞”的本义。
勘误陕西宝鸡董家村《裘卫盉》揭开周公旦封衞作三诰的矩伯裘卫之谜
    《裘卫盉》铭文中两次使用的“矩伯”、“矩國”,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将“矩伯”解读为叫“矩”的伯和“矩國”?因为商周至今、中国历史上没有关于“矩國”的任何历史记载?所以没有将其解读为“矩伯矩國”的历史依据?
    在夏商周甲骨文金文铭文直至近现代推广白话文之前的古文字,都是单字使用的文言文,古文字与现代的汉语词汇是不同的。研究j字本意的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矩尺、矩形、及物理学上指使物体转动的力乘以到转轴的距离的力矩。古文献中《玉篇》本意是圆曰规,方曰矩。《礼·经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尔雅·释诂》法也。《论语》不逾矩。《前汉·叙传》濞之受吴,疆土逾矩。《注》矩,法制也的“规矩、法则,规则”循规蹈矩的法制之意。
读到矩字法制之意后终于才脑洞大开?结合衛国封国之初,周公旦为小弟衛国康叔作治国法则的《三诰》,终于悟出《裘卫盉》铭文中“矩伯‘矩國”之“矩”,当不是画个方框框那么简单了?当是指衛国订立治国规矩的衞国立法之矩,“矩國取”当是衞国大张旗鼓的听取周公旦三诰订立新法,依法治国的法制之意?之外《裘卫盉》铭文中的矩字和伯字,虽然前后相连,但伯与庶组合成句另有其意。终于解开所谓的矩伯之谜?
《裘卫盉》铭文中用过两次“矩”字、四次“辞”字。“矩”字“辞”二字在古文字中,本意之外都是与律法有关的专用词?《裘卫盉》铭文中前后用过五次的“衞”字,结合上衞国、卫康叔,发现铭文的“衞”字则更符合衞国之君衞康叔。以法制解读《裘卫盉》铭文的“矩”字,则与依法治国的衞国历史吻合相符。
《裘卫盉》铭文篇首的“惟三年三月”,是解开《裘卫盉》之谜的关键?
因为铭文不是“惟王三年”,所以《裘卫盉》的惟三年当不是周王朝年号。
参考《裘卫盉》的“朕文考”、衞国与周文王的关系。研究发现《裘卫盉》铭文的“惟三月既生霸”的三年三月,与周公旦作《康诰》的“惟三月哉生魄”惊人一致。另据记载是周公旦封小弟康叔为卫君,令其驻守故商墟,以管理那里的商朝遗民。并作《康诰》、《酒诰》、《梓材》三篇,作为法则送给康叔。研究发现记载衛国史事的《裘卫盉》铭文的“惟三年”、“朕文考”,符合周公旦封衛康叔于衛以“朕文考”之称。认为《裘卫盉》的三年,即符合衞国三年,也符合周公旦辅助周成王摄政六年时期的第三年。
《裘卫盉》铭文“王爯旂于豊”的“王”,当指周成王,爯旂于豊,当指在周都豊京召开诸侯国君开大会。旗有衆鈴,以令衆也。
《裘卫盉》铭文中的“衛西彘,告于伯,伯邑邑父,父营营伯,伯定定伯,伯亮亮伯,伯单单伯,西令叁有辭,辭在微邑,辭马单旟,辭工邑人,服眾受田”的“伯邑、邑父,葵伯,定伯,亮伯,单伯,微邑”等葵伯、既伯、微邑等有殷商遗族之风的各伯和“服眾受田”,与周公旦分给他殷民七族的陶氏、施氏、繁氏、锖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多是些有某种手工艺专长的氏族的记载相符。
《裘卫盉》铭文“辭工邑人,服眾受田”的“服”字,商周有治也之意。【詩·周南】服之無斁。【箋】服,整也,乃能整治之。
做足了《裘卫盉》铭文相关的文章,解读《裘卫盉》就易如反掌了。
2022818卧马先生破译131字《裘卫盉》铭文大意是:在周公旦摄政辅佐周成王的第三年三月,既生霸壬寅日,周公旦与周成王爯旂于宗周豊京,为衞国举行盛大隆重的推行《康诰》《酒诰》《梓材》新法的大会。与会的殷商遗老各伯、与参会的庶子入场,依次向司裘领取祭祀用的堇章,参会的衛康叔、邑长伯臣等,共向司裘领取八十朋堇章毕,貯立于豊京京城之舎的参会之众,密密麻麻足足站了十田之广。衞康叔当众宣告衞国采取周公旦的《康诰》《酒诰》《梓材》新法新规。前来参会的赤虎乘、两鹿乘、两乘鞈一才廿朋之多,车马其舍浩浩荡荡的停满三田之地,并在司裘的主持下就地田裘祭祀。衛君康叔主持彘祭仪式,告于前来参会的商朝遗老各伯,逐一宣告与伯邑、邑父,父葵、葵伯,伯定、定伯,伯既、既伯,伯单、单伯等各伯,廼令主管法令文书的叁有辭,辭在微邑,将新法文书以馬單车、單旟送至,辭工邑人,各施其责,按新规之律,以服眾治理,各受其田。燹逋者、衛孙壤逆者其飨之。衛君康叔,用作朕的父王文考铸之惠孟宝盤,衛之后裔其萬年不朽永寳用之。
如此以法制之意解读《裘卫盉》铭文“矩”、“辞”、“服”字,均与周公旦封衞、作三诰,衞康叔依新法治国的衞国历史吻合相符。另外《裘卫盉》铭文中的“惟三年三月”开始在宗周之都丰京举行关于衞国新法大会,与《尚书·大传》概括周公一生功绩的“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历史记载的四年建侯卫的时间吻合相符。
欢迎关注破译勘误《裘卫四器》各器的系列后续研究,欢迎周文化考古研究专家和各位网友朋友们多多批评指导。
2022年8月23日 于 湖北老河口卧马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