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链接海峡两岸黄埔军魂的桥梁

(2013-12-24 19:57:29)
标签:

转载

谨以转载罗援的这篇博文,表达我对已故同事杜青的追思与哀悼。

     我的好朋友杜青怀着对两岸割舍不断的情怀离开了我们,作为黄埔同学会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她尽心尽责了,甚至超出了一般工作人员所能承担的责任。她无愧于海峡两岸的女儿,无愧于链接海峡两岸黄埔军魂的桥梁。

     我第一次认识杜青就源于黄埔情结。她给我打电话说一名黄埔军人的后代,也是一位烈士的遗孤想要见见我的父亲。据她说这位烈士是我党打入敌人内部的情工人员,官拜中将,为党立了大功。牺牲后,我父亲托人到处寻找他的家人,最后终于在新疆找到了这位烈士遗孤,他正在一个边远的地方牧羊。我父亲代表党组织给予了他特殊的照顾,由组织安排将他送到国外留学深造。他学成归国后,从基层干起,最后成为我党的一名高级领导干部。这位烈士遗孤一定要当面向我父亲致谢,感谢杜青满足了他的心愿,实现了这两代人的聚会。

     第二次和杜青相见,是她代表台湾新同盟会主席许厉农将军(海峡两岸的黄埔人都亲切地叫他许老爹)邀请我吃饭。她说,许老爹听到我最近的一个讲话非常振奋,认为说出了两岸军人共同的心声,他一定要请我吃一顿饭,表达他的敬意。席间,我和许老爹相谈甚欢,我们谈了许多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憧憬。从此,我们成为忘年之交。逢年过节,我们都要电话问候,而杜青就成为我们言语传情的“热线”。如今,新年、春节又要到了,谁再为我们转达问候……

     以后和杜青见面,大多是在她参与组织的“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上,每次她都在幕后做一些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但她都操办得有条有理,特别是在她介绍参会的各位黄埔后代的身世时,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大家除了感佩她超人的记忆外,更钦佩她的良苦用心,若没有把本职工作当作事业来干的责任心,是不会做到这一点的。因此,每次论坛结束时,主持人都要代表大家说上一句,“向杜青女士的辛勤工作致以谢意!”得知杜青住院后,我去看她,刚做完骨髓移植的她,在病榻上还在跟我谈论明年的论坛如何办,我一下泪眼模糊了,心想,是的,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论坛会一年一年办下去,而且会越办越好,但,我再也不忍心去了,因为,我会想起你……

     最让我难忘的是一次“话语风波”。在一次两岸黄埔军人和后代的聚会上,双方情谊交融,相互拉歌,大陆方面高呼“台军来一个”,台湾方面高呼“共军来一个”,这时一位台军退役高级将领出来说,“以后咱们再也不要叫台军、共军了,咱们都是中国军队”。杜青听到此话非常振奋,第二天在我主持“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时,她告我应该把这句话传播出去,弘扬“天下黄埔是一家”的精神。我在致辞时,引用了这句话,没想到引来轩然大波。为了给这位台湾退役将领减轻压力,我主动承担这句话就是我的一贯观点,两岸军人不是中国军人,难道还是日本军人、美国军人?结果也给我带来了一些麻烦。杜青惴惴不安,一个劲儿自责,认为是她惹了祸。我说,这不是你的错,这是你的功,以后两岸关系史上会给你记上一笔。杜青,你对啦,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两岸军人认同“咱们是中国军人”。

     杜青是一个具有侠骨柔肠的热心人,朋友的事她可以两肋插刀,即便在重病期间她还想的是别人。当她听说网络上有一些人在对我和我的家人造谣诽谤时,非常气愤,一定要请她的一位记者朋友为我辩诬。我说,这些事已经过去了,现在国内外有这么多大事需要我们关注,个人荣辱就算了吧,还是朝前看。她说,士可杀不可辱,一定要为你讨回一个清白。没想到,这竟是她给我的最后一个短信,据说当晚她就报了病危……苍天何以残忍至此!这么好的人,怎么就能让她匆匆离去。今天,我推迟了外出的航班,赶到八宝山,就是为了对杜青说上一句:“杜青,我谢谢你!”

     杜青离去了,但她享尽了哀荣。亲朋好友们来了,普通的民众和同事们来了,开国领袖和将帅的后代们来了,海峡对岸的代表来了、海内外的黄埔传人们来了,他们都来向你表达最后的敬意,向一位普通的女性,向一位共和国最基层的工作人员,表达他们由衷的敬意!                        

     归去来兮,杜青,当祖国实现统一的时候,我们或者是我们的后人会在庆功宴上酹酒告慰你,海峡两岸的女儿,一位普通的共和国的爱国公民!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