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豆逗和豆妈61神童特征-斜眼看世界

(2015-07-25 20:17:47)
标签:

育儿

斜眼

幽灵

阿西莫夫

人生舞台

分类: 豆逗乐乐欢乐颂

“真正困扰神童的一般不是不被父母、老师所喜爱,他们对成人世界的“好孩子”标准不太关心。神童的真正危险是对自己眼中倾斜世界的恐惧;是对源于倾斜影像而自然冒出的诸多偏离常规的怪念头的恐惧;是对自己‘为什么与小朋友不一样’的苦恼;是对自己‘不合群’的讨厌。所以越是接近天才的神童就越应该放在同龄小朋友的普通班接受世俗的教育,因为普通班是广袤世界真实的一角,它模拟着儿童将来必然会遇到并一定会发生联接的所有生存要素。

豆逗,妈妈相信神童小朋友一定会在世俗普通班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慢慢矫正自己眼中倾斜的世界,与现实的世俗生活搭建通达的回路。在众神齐聚的小朋友中间,在共同进化的时间序列中感知四季冷暖、触摸自己以的外广大世界——动物、植物、人心、规则……用‘习惯的眼镜’矫正与生俱来的斜视,用‘不得不谦虚的姿态’克制高高的凸起、迁就低低的凹陷。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所有儿童都应该在学校与同龄孩子一起慢慢成长,在群体中慢慢学习对这个日益复杂世界的适应。

上个世纪的俄裔美籍科幻小说巨星阿西莫夫在他的自传《人生舞台》中曾经谈到他童年时的那个倾斜的世界。豆逗,我记得你小时候特别喜欢看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

“是吗?那可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终于吃完了早餐的豆逗,下意识的翻着新东方的英文词汇表,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妈妈搭讪着。豆妈找出了《人生舞台》,熟练的翻到写满旁白的某一页读到:

“‘事实上,有人问我是不是小神童的时候(我已无数次地被人问起),我总是回答说:‘是的’的确是,而且现在仍然是。

在上小学前我就已经学会识字了。我知道我的父母亲不会读英语,就请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在砖块上教我字母的写法和每个字母的发音。我开始看到什么就读什么,这样一来,我借助最小的外力学会了识字。我父亲发现还没上学的我竟然会认字,再一问是我自己主动要学的时候,他大吃一惊。那也许是他第一次开始怀疑我不同寻常。(他一生都有这种感觉。尽管如此,他批评我的许多失误时,却毫不留情;打我的屁股时,也毫不手软。)他认为我不同寻常,而且明确表示出他的想法,使我有了一种自己的确非同寻常的感觉。我知道肯定有许多孩子在上学之前就识字了。比方说,我妹妹还没有上学,我就教她识字了,可没人主动教过我。

后来当我5岁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很惊讶地发现其他孩子识字有困难。我更惊讶的是有些事情对他们解释以后,他们竟然会忘记,因此要一遍一遍地向他们解释。那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我的记忆力惊人,直到我发现我的同学们没有这样的记忆力。就我而言,凡事只需告诉我一遍就可以了,我想那是我最早在游戏中发现的。

我必须立即否认我有一种‘摄影般的记忆’,那些仰慕我的人常常莫须有地这么认为。实际上,我对于自己的记忆力并没有特殊兴趣。我的记忆也并不比一般正常人好到哪儿去,即使真好一点儿,当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也会有令人震惊的失误。我曾经有一次盯着我美丽的女儿罗宾(Robyn)看,却没有认出她来,因为我没有想到会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看见她,而只是隐隐约约地感到那张脸很熟悉。罗宾一点也不生气,甚至不觉得惊讶。她对站在一边的朋友说:‘瞧,我告诉过你,我要是站在这里不说话,他不会认出我来的。’

对我感兴趣的东西,我完全可以立即辨认出来。有一次我外出,我的第一个妻子格特鲁德和她的兄弟约翰发生了一点小争论,他们让小罗宾(当时大约只有10岁)到我办公室里去取相应的一卷《不列颠百科全书》来解决争论。罗宾很不情愿地去了。她说:‘要是爸爸在家就好了。那样的话,你们就只要去问他就行了。’

尽管如此,凡事都有利有弊。也许在我小时候有很好的记忆力,对于事物有很好的理解。但是我没有经验,对人的本性一点儿也不了解,所以我一直不知道要设法把自己光彩夺目的才华掩饰起来,反而我的自我感觉越来越好,优越感越来越强,眼睛越来越倾斜,我每天都在班上显露我的聪明、幻想、先知,以证明我比别的同学强。我小时候永远永远永远没有想到在这件事情上要‘谦虚’,我一直很美滋滋地露出我很聪明的样子,结果可想而知。

特别是,就我的年龄和身体而言,我又矮小又瘦弱,又是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因为我不断地往前赶,最终我比班上的同学小两岁半,而且仍然是最‘聪明的孩子’)。我成了代自己聪明受过的替罪羊,我真的是自己发达大脑的替罪羊。最终,我明白了为什么我是替罪羊,我花了许多年才意识到‘其他人不喜欢我知道的比他们多,学的比他们快’。我终于在20岁时认识和接受了这一点。事实上,我作为替罪羊的局面直到我22岁——当我真正认识了人类‘高傲’的‘天性’后才得到彻底的改变。

我不想夸大其词。我从未受到过身体的伤害。我只是经常受到嘲笑戏弄孤立和攻击,被同学当成‘小丑’、‘笑料’,被排斥在我的同龄人圈子外面——好在我从小就习惯了妈妈的批评,爸爸的打骂,所以这些我都能够忍受,处之泰然。

尽管我撰写和出版了大量的书,以及在这些书中涵盖了大量的学科知识,使我无法掩盖自己不同凡响这个事实。可我终于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藏而不露。我学会了如何”收敛”锋芒,按照人们的习惯行事。结果我现在有了许多朋友,他们对我有很深的情感,我对他们也抱有很深的情感。如果一个小神童能够在掌握人类的天性方面,而不仅仅是在记忆方面和智力上有奇才的话那就更好了。话虽如此,其实所有的人都并非一帆风顺,人生许多事理只有随着经验的积累才能领悟。谁能比我更快更轻松地戴上度数合适的‘习惯眼镜’矫正与生俱来的斜视,装出‘谦虚’的样子,拽住高高的凸起,那他就是幸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