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生物学家里查德·道金斯写了一本从生物学角度论述自私问题的《自私的基因》一书。此书以大量的生物进化实例,让我看到一个真实的、残酷的世界真相。我的第一感觉是:我们日常常识的说教有多少是热情而诚恳的谎言。
书中用整整一章介绍了在进化的时间序列中许多动物和植物都参与了一种没完没了的被人类命名为“囚犯困境”的游戏。
在它最普遍的人文版体中,游戏是这样玩的:有一位庄家负责给另外两个玩游戏的甲、乙赏金,甲乙手中各持有两张牌,分别记着“合作”和“背叛”。玩的时候甲乙各出一张牌,将正面朝下,再由庄家翻牌。记分的规则为:
互相合作,各得300美元;
互相背叛,各罚10美元;
甲背叛、乙合作,甲得500美元,乙罚100美元;
乙背叛、甲合作,乙得500美元,甲罚100美元。见图A
甲行为
乙行为
|
合作(C)
|
背叛(D)
|
合作(C)
|
相当好—报偿
(互相合作:CC)
各得300美元
|
乙:糟透了—笨蛋的代价
甲:好极了—试探成功
(甲背叛、乙合作CD)
甲得500美元
乙罚100美元
|
背叛(D)
|
甲:糟透了—笨蛋的代价
乙:
好极了—试探成功
(甲合作、乙背叛DC)
甲罚100美元
乙得500美元
|
相当糟——互相惩罚
(互相背叛:DD)
各罚10美元
|
图A
“囚犯困境”游戏真正的困境就在于甲乙双方都认为不管对方出什么牌,你只要主动的出背叛的牌,你就占上风,从而导致理智的双方都只出背叛的牌,从而甲乙双方谁也占不到便宜,反而每次都得给庄家钱(这个庄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就是你的老板,那个看不见的上帝,那只看不见的手),庄家成了从中获利的永远的赢
家。
想从庄家手中赢钱吗?这是有先决条件的。
这种情况只能在下面二种条件下发生:
一种是甲乙的某一方是圣徒般的笨蛋,或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不知情者,在对方每次背叛的情况下,还每次都不加报复(或不知情)的出合作牌。然而对于这个世界而言,圣徒真是太善良、太稀少了,而不知情者因为信息的发达而很快成为知情者。这种情况在正常的人类社会或动植物世界中几乎是很少发生的。
第二种就是甲乙双方达成一定的协议,都出合作的牌,两人才都能从庄家手中赢到钱。但如何才能确定对方是遵守协议,是可靠的呢?这就是困境所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谁首先背叛,谁就占到便宜,你怎么才能确定自己或对方不在某种利益的诱惑下主动背叛呢?
这个游戏好像是在鼓励人们背叛,但实际上这个游戏的真正价值正在于它是背叛者真正的陷阱。因为这个游戏是不设次数,不计阶段性成果,是“反复的囚犯困境”游戏。试想一个专门背叛的人,在骗过所有他能骗到的人之后,谁还能与之合作呢?
圣徒般“永远合作”的太善良的人之所以太稀少,正是因为“永远背叛”这样诡诈型的人将其遏制。而“永远合作”的太善良的人成了“稀世珍宝”
以后,“永远背叛”者也就失去了地盘。因为实际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是虽然善良、宽恕(不首先出背叛的牌),但是,对于所受到的欺骗和背叛还是有记忆的,一般会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采取对背叛者的背叛。
书中还介绍了爱克斯罗德举办的一个“囚犯困境”游戏的竞赛,共征得15种策略,并进行循环赛,即每种策略都与其它策略对阵(包括自己对自己)总共有15×15共计225个不同的比赛情形。每场比赛进行200个回合,把输赢结果总计结算,公布胜利者。
出乎意料的是,一种叫“针锋相对”的善良兼有一点狡诈的策略在与其它和包括自己的15次游戏的总回合中,积累的钱数最多。这个结果让所有的参赛者都感到惊异。因为这个由多伦多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和游戏理论家提供的“针锋相对”的策略是所有参赛策略中最简单的,表面上看是最不聪明的(就像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一样),“针锋相对”策略就是以第一回合的合作为开始,然后每一回合都重复对手上一回合的动作。
“针锋相对”游戏的获胜过程是怎样的呢?首先,假设对手也是一个“针锋相对”的人(这是因为每种策略除了和另外14种策略对玩之外还和自己的复制版对玩,所以这种假设成为可能),每一个“针锋相对”策略都由合作开始,在下一步动作中,每个游戏者都会重复对方上一回合的动作,也就是合作,双方继续合
作直到200个回合结束,得到了最好的报偿各得6万美元(每个回合都是相互合作各得300美元共200个回合)。
这是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结果,而比较这15种策略则更有趣,凡是具有善良、宽恕和强韧特征的如“两怨还一报”、“针锋相对”、“天真的试探者”等策略都比
“小气鬼”、“吝啬鬼”、“油炸人”、“永远背叛”等过于狡猾又勾心斗角的策略得到的报偿多。这听起来几乎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结论。
但这毕竟是人所设置的程序和程序间的比赛。真正的人类生活远比这种游戏复杂的多,但这个游戏至少有一点人类生活的影子,并对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在游戏规则的限定中,如何游刃有余的生活有点有益的启示。
“生存机器一般为自私的基因所操纵,完全可以肯定自私的基因是不能够预见未来的,也不可能把整个物种的未来福利放在心上”(见书141页),这就是本书的基本假定。
单纯的利己行为(例如:“两怨还一报”、“针锋相对”、“天真的试探者”的策略)和贪婪的利己行为(例如:“小气鬼”、“吝啬鬼”、“油炸人”、“永远背叛”的策略)的表现和结果有时大不一样。
单纯的利己,比如:找丈夫,只是跟着感觉走,只是觉得对自己好、脾气好、与这个人呆在一起舒服、自然、不紧张,并没有想得太多(诸如这个人的学历,家庭经济条件,有没有房子,有没有潜力等)。单纯利己的人,由于单纯,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她会把未来的幸福建立在自己奋斗的基础上,并没有对天上的馅饼抱太多的期望。
所谓单纯的利己,就是首先尽量让自己高兴,跟随自己内心真实的感觉。
在人生的这场游戏中,单纯利己的人并不仅仅是享受给予爱,更是为了在这场游戏中自己玩得高兴,自己玩得尽兴,而对于物质她觉得那不是一个问题,通过个人奋斗和不断的给与迟早能够解决,而玩得尽兴、玩的快乐、玩的惬意的这些感觉,却不是后来丰厚的物质享受所能带来的。
而贪婪的利己行为,则更多的把眼前物质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由此推论以后会获得更大的收益。就如同嫁给一个几百万富翁,推算几百万利滚利将来的生活是一个光明的前景。她没有想到不忠、谎言、破产、内杠等等未知因素,还有双方和双方家族的自私基因。
可能你运气好,真的能得到一半的金钱,得到光明的尾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贪婪的利己行为将与真正的幸福相去深远,因为在游戏还没开始时,你就已输掉了心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