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鲁比:
看到你的信,老师似乎看到你忧郁的神情和充满困惑的眼睛。
你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问题,“做个好人怎么这么难”。
这里首先弹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做好人如此艰难,人类中的精英、良心、脊梁还要前仆后继的去做好人,而你也是想去做好人而困惑,可见好人还是有魄力的,好人还是人类中不可或缺的,有其生物学基础的。
所以结论一:好人还是能作成的,古今中外有之。
为什么这么费劲,还有像你这样的很多人努力的困惑的去做好人呢?其实说穿了,是因为逆势而上的努力做好人;做与平庸的大多数人不一样的追求卓越的人,会增加人生成功的系数,具体到你们大学生,至少会增加找到一份好工作的筹码。
(鲁比,老师这样讲你不要不爱听,我们这些年讲大道理讲得太多了,其实人活着,追求卓越也好,追求正义也好,其实我们都是为了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赞赏,如果我们怎么努力最终都得不到社会和他人的赞赏,我们很难再去做什么!现在对大学生的社会赞赏是:毕业后能找到一份赚钱还可以的工作。所以无论你考第二学位也好,考英语专八也好,目的首先是为了得到好职业,而不仅仅是为别人服务。你现在还年轻,家庭条件尚好,衣食无忧,所以你还认识不到这一点,随着你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你早晚会理解老师说的这些世俗的个人小目标,对个人的真正发展有多麽重要。一个人能够专注于个人小目标,会淡化在追求过程中的不被理解和不被欣赏的痛苦。)
所以结论二,好人更容易成功。成功是受到社会的赞赏的行为模式,所以做好人还是有功能的。
在这两个结论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展开“为什么做好人难”、“如何才能做成好人”这些问题的讨论。
人群中无论是智商IQ还是情商EQ,大多都是呈正态分布的,人群中的左中右、上中下(即所谓的好人、中人、劣人)的分布可能也是呈正态分布的,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处于中间位置的是大多数人,处于两头位置的是少数人,所谓大恶大善难,小恶小善易。其实在两头做人,个人能力和努力的绝对值是非常重要的。
鲁比,既然你想与大多数人不一样,就必然要做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无数小事,比如别人打牌,你准备考第二学位的某一种考试;别人看电影,你复习英语准备考专业八级,这些无数小小的变化,才会积累出你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你考上名牌学校研究生的大变化。
如果这个大变化是你真正需要的,反过来我问你,你还在乎过程中的这些干扰么?如果你的目标是你命中注定的需要,我想你会想出很多办法,去排除干扰,这个过程也正是你应答环境成长的过程。
任何人的成长道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上帝会派对头(比如你厌恶的人)来考验你;上帝还会派朋友(比如老师)来帮助你。朋友和对头都是你走向成功的助力,对头激发你的动力,对头越强大,你在与对头共舞时,为了战胜对头或与对头和解,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变得强大起来。
你的这些为什么,为什么我的正义感会受到嘲笑?
为什么无赖会这么得势?
为什么我追求高尚,不甘堕落,却四面楚歌?
这也是古今中外很多良币式人物的困惑。
电影《佐罗》中,被囚禁的卡斯美拉达困惑的问看守她的警官:“为什么她们这么恨我,我一直对她们都很好,为什么她们(她的姐姐和她不爱的夫君)要致我于死地?”
那个老警官说:“我虽不是一个复杂的人,但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善良,所以大家爱你,你又生得美丽聪明,这三个优点很难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你却恰恰集中了这三个优点,所以她们妒忌你,因为你的存在,让她们的优越感大打折扣,你用你的优秀品质挑战了她们的优越感,她们的权威,她们的卑鄙,所以只有消灭你,她们才会快乐。她们才会没有顾忌的去行使她们的权威和魅力。但我一定会想办法,将你救出去,善良的人啊~!”
作家余华深谐此道,余华曾说:“无论是写作还是人生,正确的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
耶稣告诫我们:“你们要走窄门,因为引到灭亡的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鲁比,你其实也可以选择逃避,去尝试走宽广的大道,去感觉一下那种堕落的快乐,然后再仔细品味这种味道是你内心期待的么?如果不是,堕落同样会使你痛苦。
这里还有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人群中的大多数人是趋利避害顺水顺风的活着,这是人性的常态,也是人性的弱点。如果你不想这样平庸的活着,就要付出更多更多,上帝打开的那道窄门,不是我们谁都能挤进去的。
而且人生总是有痛苦的,不是这种味道的痛苦,就是那种味道的痛苦。作为极端的例子,你不妨去访访那些开放社会的“受益者”,极少数做变性手术的异性癖人群。他们在做变性手术前有着痛不欲生的痛苦,认为变形手术可已解除一切痛苦;但手术后他们往往又陷入重生更痛的的痛苦状态中。
所以我们渺小的人类个体,只有选择到底享用那种味道痛苦的小小特权,我们根本选择不了痛苦还是不痛苦,所以我总爱说的一句话是
“痛苦是人生永远的底色” 。
记得看过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为了与同学混在一起玩乐,减少学习的压力和痛苦,所以与一些同学一起考进了一个外地的技校。这个住校的技校如同监狱,老大(班长)让每个人都要进贡,老大与小娄娄们经常殴打不听话或不顺眼的人。本来觉得在这里不会有学习的压力和痛苦。可到头来却要忍受暗无天日的压迫,他很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没有考上一个正常的高中,正常的大学,过一个正常学生的生活。
另外,你说你付出这么多,让这么多无赖打击、嘲笑、欺负,“就算忍住了现在,当将来成功了,有影响力了,为社会做贡献了,可是我创造的成就却是供很多像这种无赖一般的人享受,这算什么!?这种想法经常动摇我对社会贡献的决心。”
这个问题其实仅仅是简单的二维思维模式的原始困惑,当你不断的成长成熟从简单的二维思维模式向复杂的多维思维模式跃迁的时候,这个困惑便迎刃而解。
为了让你了解这一点,咱们反过来看看那些功成名就的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高产水稻,绅士吃,无赖吃,大人吃,小人也吃,袁爷爷从来就没有因为阻挠他、打击他的同行们吃水稻,就生气,就不吃苦受累研究了是吗?
再比如,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伦琴发现的X射线;弗莱明合成的青霉素;卡文迪许合成的酸(正是这个酸奠定了化工业的基础,我们今天的生活谁离得开化工产品?),这个地球上的人那个不用。如果他们只想着为高尚的人服务,是不是就什么也不做,什么人也不服务算了呢?!
上面我提到的这些人,他们当初做这一切的时侯,可能都没有你想的这么多,他们可能就是因为热爱,所以就去做成了而已。
还有一点,人这个动物很爱变。今天的无赖可能会变成明天的君子;今天的君子也有可能变成明天的无赖。你不是也曾经想尝试堕落,想尝试变成无赖的生活吗?
人这个动物还很复杂,正人君子的肚子里可能藏着N个无赖;而无赖的肚子里可能也装有正人君子;同一个人在甲情景很无赖很自私,但在已情景却很正人君子很慷慨。
这些变来变去的社会人和每个人的多面性构成了现实社会的复杂性。构成了所有这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只有当你不断的成长成熟从简单的二维思维模式向复杂的多维思维模式跃迁的过程中,你才能逐步的学会应答(不仅仅是适应)复杂社会现实的能力。只有拥有了这种能力,你才能慢慢的减少抱怨。
鲁比,你信上说你不能对你的环境做出正面的影响,所以很苦恼。这也确实说明你比别人好不到哪里去,不过是50步100步的差别,你还没有成功的味道,所以你还不能吸引成功的人和想成功的人,你还要丰满自己。
而如果你真的处在以堕落为荣的劣币驱良币的环境中,那老师恭喜你了,因为这正说明你未来成功的机会会增加。以老师为例:老师年轻时正处于“知识无用论”的年代,那个时代技术工人是很吃香的,作为技术工人中的技术高手的我,当时考大学是最不利于利益最大化生存模式的。老师周围的人几乎都不理解。老师在很多人的反对、笑话、讥讽下选择了边工作边复习功课。其实别人的笑话是很正常的,因为我的文化底子是小学五年级,却想用6个月的业余时间考工科的大学。当然现在说是没有悬念的考上了。但考上大学后老师的代价是,分不了房,得不到奖金,升不了官,还有可能从大城市分配到偏远小镇工作,所以更被别人笑成“小痴痴”。当时已20多岁在工厂混得有模有样的我,在99
%考不上大学概率的情况下选择考大学,那时我的想法很简单,我从小就向往上大学,好不容易盼来了恢复高考的机会,我绝不能错过,不管成不成,我都要试一试。
由于那时“知识无用论”的环境,在老师毕业后的10几年都是知识、学历吃香的年代,而与老师同龄的又有学历的人,却由于当年“知识无用论”的影响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你说,是不是老师成功的机会就会增大了呢?
另外,我特别不喜欢用“坚持”这两个字去形容做好人、做成功的人的艰难。因为这是你自己选择的路,谁也没强迫你去做好人、做成功的人。就像饿了,我选择吃饭,但饭却是清水萝卜拌米饭,很难吃,如果你真饿了而且认为这种饭有益健康,你是坚持吃饭呢?还是香甜的享用这顿美餐呢?
所以我们最后做成什么样的人,不是坚持的结果,而是你是不是在精神上真的饥饿,而目标越大,饥饿感越强,动机就越剧烈,一个动机十足的人他是会自己想办法克服一切困难的。
知道鉴真东渡的故事吗?
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由于他刻苦好学,中年以后便成为有学问的和尚。724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
鉴真的大目标是,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代文化。为了这个大目标的实现,鉴真就将大目标分解成一连串的小目标,化缘、造船、采买、准备、出发、遭遇风浪、返回、再化缘、造船。。。。。。鉴真在第六次东渡时已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但他毅然决定再度出航。
鉴真是在坚持么?不,那是鉴真的生活方式。开弓没有回头箭,人一旦上路,只能前行,否则就不要哀叹被滚滚洪流所吞噬。
鲁比,当你有了朦胧的大目标后,例如要做一只成功的狼,接下来,我们就要将大目标分解成许多小目标,完成一个又一个当前的任务。
对于你现在,第一步的小目标是拿下双学位,为了你的这个目标去努力,不管身边多么无序紊乱。第二个目标是考专业英语八级。第三个目标是实习为参加工作积累经验,第四个目标是找个一个好职业。。。。。。。
如果你的小目标一而再的如期实现,你逐渐积累的成功的味道,以及你通过努力所拥有的资源,就会改善你的人际关系,一方面你会与你味道相似的人相互吸引,另一方面那些还没有成功味道的一直发呆、打牌混日子的同学,也会主动的与你这个同龄人中的成功同学说:“hi,你好。”
鲁比,有两样东西,上帝不会同时馈赠给我们凡人——敏感聪明和迟钝包容。聪明的人往往没有迟钝的力量,敏感的人经常缺乏包容的素质。所以在通向成功路上的最大拦路虎往往不是某个敌人、对头、老板,而是你自己是否刻意迟钝,刻意的包容,让世俗纷扰自然筛出你的潜意识之网。
鲁比,最后老师告诉你一个快乐成功小秘密:“自己哄自己玩”。
我们小时候父母哄我们玩;上学了,同学老师哄我们玩。但随着智慧的增加,目标达到的程度,你与别人的差异越来越大,不再有人围着你转,哄着你玩,满足你的虚荣心。因为你越来越长大越来越独立,你也不再特别期望别人围着你、哄着你。
这时你要明白一件事,人生寂寞是常态,热闹是暂态,所以在一个人孤独寂寞时,一定要学会自己哄自己开心,自己哄自己玩的把戏。
德国心理学家犹太人维克多·费兰克,在二战时的1942年被捕,送到集中营。在集中营费兰克为了调节自身情绪,运用心理学的想象法,想象自己站在一间明亮大厅的讲台上,向全场嘉宾演讲“集中营心理学”。把对集中营苦难的应付当做一个研究课题。费兰克不但成功的把自己活着哄出了集中营,最后还成为一代心理学大师,而与他同时被捕的妻子、父母、兄弟都惨死在集中营,会自己哄自己玩的人,往往能创造奇迹。
你的环境不比费兰克差吧,先学着哄自己玩,以减少生命的枯燥和纷扰,再努力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潜能,让自己有实力。
我们的困惑大都源于此岸、脆弱、暂短的人类个体偏要去追求彼岸、结实、永恒的意义,有时我们会觉得很搞笑,但这些困惑,这些追求确实是有意义的。
历史上能被称为大写的人的那些人,他们的功名和成就大都源于他们的敏感,他们的困惑。我们都是在困惑中慢慢长大的,生命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困惑着、自嘲着、失望着、自省着、快乐着、痛苦着的五味陈杂的感觉中往前走。
鲁比,你只要往前走,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成为自己想要的那个自己!
鲁比,老师说了这么许多,不知道能不能打到你的内心,更不知能否真的与你的想法发生化学变化,但我还是希望能帮到你。
吴老师
即日
附学生来信的全文
吴老师:
您好!
自从您的课结了以后,也没什么机会再和您交流。之前和您说的都是一些大方向性的大问题,我确实收获不少。可最近我发现我遇到了很多小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是很早就有但都没有解决的。这些琐事最容易磨损人的精力,时常困扰着我,挺烦的!
比如在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我从看到的第一眼起(哪怕只是看到一眼,并不会加深认识),就会觉得厌恶,觉得自己一定不会喜欢这个人。要命的是,我宿舍里其实就有这样一个人。我试图采用强行改变自己对他的态度;试过成天在教学楼,避免回宿舍见到他;试过应付他;甚至试过主动对他热情想要找到他身上让我觉得舒服的地方,可是全都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失败了。虽然已经要大三了,表面上关系还算过得去,我还是一如既往的打心里的抵触他。我还就这个问题专门在网上搜索过,貌似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我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有什么解决之法。
还有便是,我感觉自己正义感真的太强了,当然很多人说这样不适应当下这个社会。可我仍然认为这并没什么不对!面对生活中,就在身边很多同样被称为大学生的高素质人才,表现的就像无赖一样,还引以为荣,我非常反感,甚至是愤怒。但是我发现真的,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我的层次还太低了,影响不了他们。于是我经常在压抑自己——我居然把正义压抑在心中!!我当然知道忍辱负重的大胸怀,可是,我有时会想,就算我忍住了现在,在将来成功了,有影响力了,为社会做贡献了,可是我创造的成就却是供很多像这种无赖一般的人享受,这算什么!?这种想法经常动摇我对社会贡献的决心。
而且,生活中我经常想要奋斗,也经常想要尝试堕落——虽然知道那是错的...可能是因为抱负得不到实现或者根本就是我畏惧现实吧!我虽然爱到处走走,可不太喜欢与他人打交道;我虽然能挑起众人的兴趣,称为众人的焦点,可其实我喜欢安静,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对啊!可总是显得与现实格格不入。难道人家乱来我也要改变原则跟着乱来?难道其他人浮躁也要我跟着浮躁?这一切就是为了追求什么所谓的“适应”??难道对的总是社会,错的总是个人?我要怎么改?我也试图抱着玩的心态来生活,可是有一些事是应该认真对待的,虽然总有人还是在玩。
经常的,12点以后,同宿舍的同学不睡觉,大声放音乐、喊叫。我严肃的提出过,开玩笑似的提出过,用行动抗议过,我还体验了一次天为盖、地为床的感觉,搬到楼梯口睡了一晚上(2点多了,我第二天有双学位考试,同学还在集体看电影)。我觉得不是我没能力,我实在不愿把生命浪费在这种磨人精力的琐碎事情的争端与不爽上。这可怎么办?
老师,心理学讲了许多大理论,可该如何运用在这种小事上呢?
请老师能够抽空看看我(也是很多其他人)面临的这些问题,给以建议。
谢谢老师!
祝老师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您的学生鲁比
2009-7-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