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情感梦想例如:高考互联网影评李宇春情感口述实录越狱老照片教育 |
第三章
第二节:人格的定义:
下定义并不难,但请同学们记住心理学不同于自然科学领域,实际上到现在为止,在描述人的人格以及在心理学这个分支领域到底应该包含哪些内容的问题上,心理学家还在进行讨论,而且只要人类这个物种存在和发展,这个问题就不会终结。
你们知不知道美国心理学领域有多少学派,300多个,说明什么?说明2点:
1.说明心理学就整体来讲发展的还很不完善,还属于发展中的学科。
2.说明人类认识自身的局限性和人类心理的复杂性。
但正因为不完善,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传统的机械,数学,物理都很完善,很难有创新,很难发现一个新的引力,一个新定理。但心理学,新材料,生物工程,信息技术,这些新兴的交叉学科却蕴涵着极大的生机,比如新材料中的新型纺织品(用火山灰做纤维)、纳米技术、人类的心理活动等。
所以,我们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会发现,在心理学应该研究什么的问题上,各种流派的观点很不相同,一种流派认为:人的行为是无意识机制是决定性的(弗洛依德),另一个学派可能只关注学习过程(行为主义),第三个学派则只关注人是怎样组织他的思维的(认知流派),第四个流派则将几个流派的观点综合研究(人本主义),这种缺乏一致性的人格描述,可能会使一些持“确定性”观点的同学(理科思维的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但请接受我——工科出身的心理学老师的忠告:正是这些不同的观点为我们探索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提供了一个令人感动和兴奋的框架,这也正是心理学的魅力所在。
人格定义: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两个部分:
1.
张三之所以是张三,李四之所以是李四,就是因为我们对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的了解和预期,即昨天是这样,今天、明天也是这样。比如:你们一个宿舍的同学中,李娜一直是活泼开朗的,我们预期,她明天也是活泼开朗的;张强一直不爱说话,我们预期,他明天也是不爱说话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一个快乐外向的人,没有不高兴郁闷的时候,一个林黛玉式的抑郁的人,没有快乐的时候。而是说:一个人行为方式的主流,即70%--80%的行为方式是相似的,将在特定情景中的20%--30%忽略(即逼的哑巴说话,这么老实的人都急了)。这就是“稳定”的含义,不是“一定”,不是“百分之百”。双重人格、多重人格的人也有,但在人群中不占主流。
2.
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和个体内部过程不同,个体内部过程即稳定的行为方式是个体内部的一些天生的遗传特质,心理能量,智力等在起作用,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些关系影响着我们的行动,感觉,情绪等。这些关系包括:
① 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溺爱、放纵、理性还是冷酷、严格、单亲);
② 居住环境,(千金买房,万金买邻;孟母三迁);
③ 成长环境(重点否,农村否,学校情况,同学情况,上进的同学,不上进的同学,上不起学,从小帮父母干活等)等等。
这些关系的相互作用,必然影响一个孩子将来变成一个什么样人格的成年人。
清华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的事件,就是人际过程出了问题。刘海洋成长在单亲家庭、而他的母亲恰恰是一个只知道分的严厉的母亲,而且社会知识贫乏,虽然生活上无微不至,但却不知道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和道德的教化,所以这个孩子很可怜,被他妈妈管死了,虽然刘海洋个人内部特质很高,但他的人格还停留在童年。20岁只做了2个主 :1个是高考报生物志愿,被妈妈扼杀,改报计算机专业;第2个是做硫酸泼熊的生物实验,引起社会那莫大的震动。实际上刘海洋用硫酸泼熊是因为在他的头脑中没有牢牢的建立起伤害动物是不道德和犯法的这样一种潜意识,更没有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样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