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掌握
及时发现
蔡笑晚/文
“每个孩子都有非常值得炫跃的才能潜力可供
开发,都有足够的智力因子构建人生未来的
辉煌。成才者与未成才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
把才能潜力较好地开发了,而后者却不幸地
被埋没了而已。
差不多所有的成才者都是靠发展个人的智力
强项而取得成功的。没有父母的早期发现,
有些孩子的智力强项可能被永远地埋没掉了,
从而永远地失去了成才的机会”。我非常赞
同张振学先生的上述观点,而且我们当年也
是这么做的。
现在一般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望子成龙几乎成为一种社会潮流,但是大部份父母都是盲目关心、盲目鼓励,弄得孩子听都听厌了。其实并未亲自具体掌握孩子的学习和智力发展的情况,对于孩子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意志、自信等非智力素质的发展情况更是没有具体掌握。有的父母在期中和期末看一看孩子的成绩单,算是比较认真的了,有的甚至连成绩单也不看,听任孩子自由发展,美其名曰:顺其自然。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那些误入歧路的孩子发展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才被发现,另外也使那些本来可以发展成优秀人才的孩子由于没有被及时发现而被埋没了。
关于这方面我们当时具体做的有以下几点:
(一)为每个孩子制作档案资料袋:在档案袋里面保存孩子的成绩单,奖状,典型的试卷,自学的笔记提纲,典型的作文本,信件,以及一些值得纪念的物品。我们经常把这些资料拿出来反复对比、推敲,以此来掌握孩子的各方面情况,以便作出适当的措施,引导孩子成才发展。
(二)把孩子的课程表和自学计划表贴在最显眼的地方,让全家人都能看到,这样可以正确掌握孩子每天的正常学习时间,稍有错差就能发现,而且对孩子也有一个督促作用。
(三)从小注意观察孩子的智力及各方面发展情况并记录下来,如果发现孩子智力有什么特殊情况,就及时作出特殊措施。我们的儿个孩子早读、跳级、读少年班,都是我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及时发现,然后向有关方面提出申请的。接受申请的单位开始时还并不支持,都是我们自己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的。如果没有严格掌握孩子的智力发展情况,就不可能有这个胆略去做这些有风险的事,于是就会在无意间埋没了孩子的才华,错过了孩子的教育最佳期。
(四)严格要求孩子做完整的学习笔记:这不仅有利于孩子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大大有利于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检查和监督。我们从孩子的学习笔记上一眼就能看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深度,并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才华。
(五)与学校里各科老师及班主任保持良好的关系,经常联系交流,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其他各方面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六)孩子尽可能由父母自己管教,送到全托的寄宿学校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小学和初中阶段。自己确实没有能力掌握孩子的家长,最好请一个家教,家教的作用并不在于教孩子学多少东西,关键在于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及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以便及时发现孩子智力强项,进行特殊培养。如果发现不足之处也可及时补救。我们当时孩子都是自己带的。据报导中国的富人注重选择好学校,把教育的职责全推给学校,而美国的富人则认为什么东西都可以托人代办,唯独孩子的教育必须自己监督,自己管理,对谁也不放心。
(七)在与孩子的书信来往中发现孩子心中还有梦:1989年3月11日天文给我们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段话:“从小至今十几年,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每年都静心钻研、苦苦求学,因为心中有一种希望和追求,同时也出自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可以说为了读书舍弃了其他的一切。而今毕业工作了,当年的希望和追求也被无情的现实所代替。自从上班以来,心情就一直很压抑,每天早上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除一日三餐之外就是睡觉,既没有时间看书、研究,也没有做任何有意义的工作,只是坐班消磨时间而已。尤其难以忍受的是上班时那种令人窒息的气氛与各种不合理的规定,我想这肯定不是我十几年寒窗苦苦追求的目的地。
十几年的寒窗再苦也能忍受,因为那是出于内心的渴望和追求。而现在则不然,一切都难以忍受——枯燥死板的工作(规章制度),单调乏味、极其简陋的生活(真有点痛苦),诚惶诚恐地看着别人的脸色,仿佛低人一等……难道这一切就是十几年苦苦读书所追求的吗?
也许说要等待,以后一切都会好的,可这仅仅是聊以自慰而已。人因为无奈才会等待,生活就是因为等待而失去光彩的,等待会消磨人的意志和锐气,因此等待绝非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希望你们能同情我的想法……”
我们看了他的信之后发现他少年时代立下的雄心壮志依然犹在,心中还有梦,我翻了他以前寄给我们的信件,最后决定支持他,给他写了回信:
“你反正还要读博士,这段时间的上班对你也是无所谓的。干脆请假不上班,专心搞专业研究做论文并准备考托福,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精神上就没有枷锁了。
这样的安排如果可行的话,你就能充分发挥你的才华和兴趣,就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研究,因而也就能更多地出成果。对于从事数学研究的人来说,你现在这个年龄是最佳的创造年龄,很容易出成果,并能为自己的毕生事业打好基础。决不能让自己的黄金岁月在无聊的坐班中消磨掉。
不过具体操作要考虑得周全一点,因为毕竟是经过十几年的寒窗之苦才得到今日这么一个令人羡慕的好位置,不能轻易失掉,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和仔细的策划,要做到两全其美。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能舍鱼而取熊掌也……”
后来天文办了停职手续,很快就实现他的想。如果我们当时没有及时发现,一拖就会把一个世界级名牌大学终身教授给埋没掉了。他一生的才华就得不到发挥的机会。
(八) 从兴趣中发现:因为我们早期教育做得比较好,孩子都有很好的读书习惯,特别是因为数学己经掌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大脑里巳有了相应的快感单元,所以求知的欲望很强烈,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老二天武每天都跑到学校里去,站在大哥的教室门口,看大哥上课,等大哥放学他才回家。老六天西也是这样,每天到学校看学生上课,天天要我们让她上学读书。我们从他们的读书兴趣中发现了他们的读书能力,于是更加强了对他们的培养,并尽可能地提早上学时间,后来他们二人非但都很早(四岁)上学,而且都读了中科大的少年班。后来两个人都发展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