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长篇小说连载--《我的北方》15

(2010-01-20 14:36:46)
标签:

黑龙江

东北

黑土地

婚姻

农场生活

另一半

互补

文化

分类: 我的北方

喜爱这部小说的朋友,欢迎在线阅读连载我的北方

上卷童年北方

14. 谁是谁的另一半

“传说很久以前,世上并没有男人和女人之分,他们是一体的
所以他的力量很大,连上帝都害怕了
于是上帝把他分开成了两个
在尘世,两个分开了的人为了能够找到他们的另一半而苦苦寻觅
但是总是有人找错了,这就是那些不幸福的人
偶尔也有运气好,找对自己另一半的人儿就开始了自己幸福的生活”

 

三毛的一生痴爱,荷西先生却云,不,傻女,我不是你的另一半。我是我自己的全部。在爱情里,我们只能是两个完整的人。互为吸引,隔岸欣赏之。不可占为己有。那是自私。

 

这愚昧世间的传说,令所有红尘里痴男怨女痴迷,苦苦按住生命里胸口上的缺口,寻觅,质问,反复,求证,最后的结果,有多少人找到了理想的答案?

年轻的母亲,如何能看懂这个道理。

 

多年后,我总是纠结回想,希望找到答案和真相:母亲和父亲,十分存在着爱情?如果是,他们是怎样爱着的?已什么方式相爱?如果不是,他们的缺口在哪里?他们期望的生活是怎样的?

弟弟笑我,太执迷。如果,就让他们的故事,流于往事中的尘土沙粒,我心中如何能找寻到自己。

 

最近看到一篇故事。关于佛与一男子的对话。

 

深夜,寺里一人一佛,佛坐人站。 

人:圣明的佛,我是一个已婚之人,我现在狂热地爱上了另一个女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幺办。 

佛:你能确信你现在爱上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里唯一的最后一个女人吗? 

人:是的。 
佛:你离婚,然后娶她。
 
人:可是我现在的爱人温柔,善良,贤惠,我这样做是否有一点残忍,有一点不道德。 

佛:在婚姻中没有爱才是残忍和不道德的,你现在爱上了别人已不爱她了,你这样做是正确的。 

人:可是我爱人很爱我,真的很爱我。 

佛:那她就是幸福的。 

人:我要与她离婚后另娶她人,她应该是很痛苦的又怎么会是幸福的呢? 

佛:在婚姻里她还拥有她对你的爱,而你在婚姻中已失去对她的爱, 因为你爱上了别人,正谓拥有的就是幸福的,失去的才是痛苦的,所以痛苦的人是你。    

人:可是我要和她离婚后另娶她人,应该是她失去了我,她应该才是痛苦的。 

佛:你错了,你只是她婚姻中真爱的一个具体,当你这个具体不存在的时候,她的真爱会延续到另一个具体,因为她在婚姻中的真爱从没有失去过。所以她才是幸福的而你才是痛苦的。 

人:她说过今生只爱我一个,她不会爱上别人的。 

佛:这样的话你也说过吗? 

佛:你现在看你面前香炉里的三根蜡烛,那根最亮。 

人:我真的不知道,好象都是一样的亮。 

佛:这三根蜡烛就好比是三个女人,其中一根就是你现在所爱的那个女人,芸芸众生,女人何止千百万万,你连这三根蜡烛那根最亮都不知道,都不能把你现在爱的人找出来,你为什么又能确定你现在爱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里唯一的最后一个女人呢? 

人:我。我。。我。。。

佛:你现在拿一根蜡烛放在你的眼前,用心看看那根最亮?

人:当然是眼前的这根最亮。 

佛:你现在把它放回原处,再看看那根最亮?

人:我真的还是看不出那根最亮。 

佛:其实你刚拿的那根蜡烛就是好比是你现在爱的那个最后的女人,所谓爱由心生,当你感觉你爱她时,你用心去看就觉的它最亮,当你把它放回原处,你却找不到最亮的一点感觉,你这种所谓的最后的唯一的爱只是镜花水月,到头来终究是一场空。 

人:哦,我懂了,你并不是要我与我的爱人离婚,你是在点化我。

佛:看破不说破,你去吧。

人:我现在真的知道我爱的是谁了,她就是我现在的爱人。 

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如果,年轻的父母,当时看到这篇故事,他们会不会有所触动,会否对他们的后来有所影响和改变?

没有谁是谁的另一半。不过是因缘际会,两个人偶然走在了一起。爱与不爱,无非也就是在一念之间。 那只是生命历程的一部分,只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珠,只是漫漫苍穹中的一粒微尘。没有那些过去,也不会造就现在。 两个独自的个体和灵魂,通过照亮彼此,也会成全营造更大的光亮和可相互栖息慰藉的空间。

 

我想,当初他们是不需要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的,他们只是力图,把身边的人变成自己的全部。

在对往日时光一一印证回忆时,另一个我,也在检索着自己。

“你何曾为我考虑过一些”

“你关注我身边发生的事情吗”

“你和当初我所认识的人,是完全背道而驰两个人”

那些年,流行过一首歌《十五的月亮》,其中有一句歌词火红了许久,“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父亲总爱引用这句来作为他的论据。

 

自小,在父母时而对峙针尖对麦芒的争论时期,我练就了极好的听力和领悟力,巧舌如簧的辩解的本事和争强好胜的心。我不知,这是否算是,父母赐予我的“礼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